蚌埠市五河縣以排水管網提質增效項目為突破口,系統推進“地下工程”建設,用一條條新建管道、一處處精準修復、一項項長效治理,為城市高質量發展與民生福祉提升筑牢堅實根基。
(施工現場)
謀定全局,繪制排水升級新藍圖。面對老城區雨污混流、管網老化、內澇頻發等頑疾,五河縣堅持“規劃先行、目標導向”,錨定“雨水入河、污水入廠”核心目標,繪制“城市血管再造方案”。項目規劃新建、改造各類管道125.23公里(相當于繞縣城7圈),檢查井1690座、雨水篦403個。這份兼顧當下與長遠的規劃,不僅聚焦積水內澇、污水溢流等民生痛點,更著力構建支撐城市發展的現代排水體系,讓“地下工程”成為保障城市安全的“硬核擔當”。
攻堅突破,跑出民生工程加速度。作為重點民生工程,項目自啟動便按下“快進鍵”。施工團隊克服老城區地下管線復雜、交通疏導壓力大等難題,采取“多點開花、錯峰施工”策略,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資9000萬元。累計建成47個沉井,完成頂管長度1800米(其中DN1200管道過漴河施工順利完成),淮河路、中興路等四條道路明開挖工程圓滿收官,過玉帶河倒虹吸鋼板樁及水泥攪拌樁施工同步推進,為管網在復雜地形下的穩定運行提供保障。工程推進中,既保進度更重質量,用“加速度”兌現“民生承諾”。
精準修復,筑牢管網運行強支撐。針對管網破損、滲漏、堵塞等“頑疾”,五河縣采用先進技術實施精準修復。原位點狀固化修復工程完成90%,樹根清理、障礙物清除分別完成90%和70%,雙脹環修復完成31%,有效提升管網過水能力與使用壽命。同時,截流井建設與小區排水改造同步發力:潼河路、漴河西路等4處截流井土建完工,為雨污分流提供硬件支撐;錦繡蘭亭、花園新村等21個小區改造完成,另有6個小區正緊鑼密鼓施工(整體進度75%,8月底將全域覆蓋),切實解決居民“雨天踩水”痛點。
標本兼治,激活城市生態微循環。通過“排查-檢測-設計-施工”全鏈條治理,五河縣實現“治標”與“治本”雙提升。一方面,27個小區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效率提升40%;修復改造三級以上病害管道超10公里,污水滲漏量減少50%;優化污水主干線布局,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提高30%,有效緩解處理負荷。另一方面,建立長效管理機制,從源頭上根治雨污混接問題。如今,五河縣城區有的道路“下雨變河道”的場景成為歷史,“水清、路暢、城美”的目標逐步實現,一條條“健康動脈”正為五河的民生幸福注入強勁動能。(蔣勝一 葛嫻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