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雨過天晴,村中溝塘路壩上的青草更加茂密。天剛朦朦亮,懷遠縣包集鎮小集村農家女子張月芳就開著三輪車,帶著鐮刀下地割草去了。太陽還沒露頭,張月芳就掛著一臉的汗水,滿載而歸。羊群看到主人回來了,一擁而上,搶食“早餐”。日復一日,張月芳拖著嬌小而又殘疾的身軀勞作著,唱響她的致富“牧羊曲”。
張月芳也曾經和正常孩子一樣,有著天真爛漫的童年。但5歲那年病魔奪走了她的健康與快樂,因患小兒麻痹癥,她落下嚴重殘疾。隨著年齡增長,張月芳越來越感到自卑,已經是成人了,身高才1.3米,行走也特別困難,搖搖晃晃的人生如風雨般飄搖,她不知道自己的路該往哪兒走?
20歲那年,愛情燃起了她對生活的希望。小集村一位心地善良的小伙與她情投意合,喜結連理。結婚一年,他們收獲了愛情的結晶,女兒降臨到人間。望著襁褓中的嬰兒,張月芳初為人母,幸福滿滿,暗暗下了決心,再苦再難,也要把女兒養大成人。從此,在她的世界里,不再有女子的柔弱,更多的是她面對生活的自信與堅強。
然而,現實是無情的,張月芳家僅有3畝耕地,收入微薄,又因為身體的原因,無法外出打工,生活陷入了困境。從不服輸的張月芳堅信天無絕人之路,只要向前走,就能邁過擋在生活面前的那道“坎”。夜深人靜的時候,張月芳跟丈夫謀劃著小家庭的發展規劃,夫妻倆思來想去,選準了養羊致富這條道兒,因為羊是飼草型家畜,而當地以種植業為主,有著足夠的飼草來源。
因為資金有限,最初,僅僅購買了3只種羊喂養,3只羊就是2000多元,這可是她家一年小麥的收入呀!張月芳夫婦采取滾雪球的辦法,自繁自養,不斷擴大羊群數量。那年春天開始飼養,到了秋天,已經發展到10多只了。起初,由于資金不足,她只能設置簡易的圈舍,可這種圈舍保暖性能差,到了冬天,養殖安全會受到影響。無奈之下,只能騰出一間房屋對產仔的種羊進行特殊護理,儼然成了“羊保姆”。母羊待產時,她會不分白天黑夜守在母羊旁邊,等待小羊羔的降臨,也等待希望的萌芽。
為了改善養殖條件,張月芳回到娘家求助。母親聽說她要建養羊大棚,把自己的養老錢拿出來,塞到女兒手里:“月芳,我做夢都盼著你過上好日子呢!”望著蒼老的母親,月芳把頭埋在母親的懷里,淚水打濕了她的衣襟。
1000多平方米的養殖大棚建起來了,養殖條件和生產規模邁上了一個新臺階。那個殘疾的身影頻繁出入養殖大棚,步履堅定而自信。
張月芳根據季節變化,準備養殖草料。春夏飼草資源豐富,特別是隨處可見的雜草抓膘促長快,張月芳就會利用足夠的時間采集青草喂羊。到了秋天,農作物進入收獲期,山芋秧、花生秧都是養羊的上等草料,這個時候,張月芳就會應鄉鄰的約定,幫人家義務清理山芋秧、花生秧,歸自己所有。收集這些農作物的藤蔓,身體健全者尚不輕松,對于一個殘疾人來說是種嚴峻的考驗,張月芳時常被絆倒在地上,有時候累極了,干脆就在地上躺一會??伤荒芡O聛?,她的身后是待育的羊群,是一份沉甸甸的家庭責任,她要抓住山芋收獲季節的難得機遇,采收更多的飼草,為即將到來的冬季備足草料。
張月芳文化水平不高,可她懂得科學飼養的道理。她邊養邊學邊探索,已經全面掌握了養殖的飼料配方、疫病防控、母畜選育、幼崽護理等全套生產技術,近年來,她家的養羊收入每年都達到了萬元以上,小日子越過越紅火。
“沒有花香,沒有樹高,我是一棵無人知道的小草?!笨烧且驗橛辛诉@些小草的生生不息,才繪就了人間的如許春色。張月芳用自己的奮斗歷程告訴人們,殘疾人不是弱者的代名詞,勵志的人生最精彩。(王緒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