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的蚌埠市淮上區沫河口鎮,金黃的麥浪剛剛顆粒歸倉,豐收的喜悅還未散去,一場酣暢淋漓的暴雨卻不期而至。雨水沖刷了田野,也沖刷出環境治理的短板:低洼處的農田積水,部分村民院落進水,被雨水沖出的垃圾、斷枝、淤泥散落在街巷溝渠,瘋長的水草更是容易堵塞河道……雨后初晴,昔日整潔的鄉村圖景面臨嚴峻挑戰。
直面問題:積水泥濘暴露問題死角
“雨下得急,我家門前的小巷子根本沒法下腳。”沫河口鎮石王村村民劉安亮看著自家門口直發愁。像劉安亮家這樣的情況,在沫河口鎮并非個例。暴雨不僅考驗著排水系統,更暴露出農村環境維護方面的死角和難點:房前屋后的雜物堆放阻礙了排水,部分溝渠疏于清理,零散的垃圾在雨水裹挾下四處漂流,暴露的秸稈經水浸泡散發出異味。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村民的出行安全和居住舒適度,也讓來之不易的人居環境整治成果面臨“返潮”風險。
迅速響應:打響雨后環境“保衛戰”
面對夏收后暴雨帶來的“考題”,沫河口鎮沒有遲疑。雨勢稍歇,一場以清理積水、疏通溝渠、整治環境為核心的“保衛戰”在全鎮迅速打響。鎮村干部、黨員志愿者、環衛工人組成的多支隊伍深入各村,機械作業與人工清理緊密配合。挖掘機清理道路溝渠中的淤泥,環衛工人對垃圾桶進行全面消殺,志愿者們手持掃帚清理小巷的積水雜物。在北淝河、南龍溝、大洪溝等主要河道,割草船和小船穿梭不停,清理阻礙水流、影響環境的水草和漂浮垃圾。306省道兩側,行政執法人員正有序整治市容環境。這些場景構成了雨后環境整治的生動畫面。
門前三包”顯成效:“雨一停,村干部就在廣播里號召大家清理自家門前。”龍廟村村民朱斌一邊清掃著自家院落的積水,一邊指著門口干凈的區域說,“現在大家都有‘門前三包’的意識,自家弄干凈了,公共區域大家一起出力,積水退得也快,環境恢復得也快?!蹦涌阪偼菩械摹拔拿鞣e分制”在此刻也發揮了激勵作用,村民們積極參與清理積水、淤泥和垃圾,用行動換取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從“旁觀者”變成了“主力軍”。
“小改變”提升“大幸?!保嚎吹靡姷男Ч?。這場雨后環境整治“保衛戰”,解決的不僅是眼前的泥濘與臟亂,更鞏固提升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粗议T口的積水被迅速排干,淤泥被徹底清理,劉安亮緊鎖的眉頭舒展開來:“路通了,心里也亮堂了!不然出門都難,更別提干活了?!狈e水的快速消退,讓村民生活迅速回歸正軌。
從“旱廁憂”到“如廁安”:在沫河口村,村民李冰冰家曾經最怕下雨天的旱廁,升級為干凈衛生的現代化衛生間。“以前下雨天廁所又臟又滑,現在改成水沖式,啥天氣都不怕了,方便又衛生!”李冰冰的笑容里透著安心。截至目前,全鎮像李冰冰家一樣完成改廁的已有7926戶,設置垃圾集中收集點39處,有效解決了垃圾臨時堆放問題。這些基礎設施的“小改變”,帶來了生活品質的“大提升”。
從“被動清”到“主動護”: “以前一下雨就發愁環境變差,現在不一樣了。村里有保潔隊,大家也自覺維護。”五營村村民孫如輝手持工具,正和鄰居們一起清掃雨后散落的雜物,“環境變好了,住著舒心,誰不愛護呢?”專業保潔公司的引入,確保了垃圾日產日清和無害化處理,加上村民環保意識的普遍提高,推動環境維護從“短期清臟”向“長期清潔”的深層轉變。
久久為功:守護鄉村“高顏值”。
麥收時節,沫河口鎮已積累經驗,將秸稈清理與環境整治緊密結合,按照“田間凈、地頭凈、路邊凈”標準嚴防死守。暴雨過后,他們又迅速行動,精準施策:專項整治小組依托前期建立的“三類問題臺賬”(道路堆積、面源污染、亂堆亂放),實施“一村一策”差異化治理;各村持續開展“美麗家園,我來守護”活動和“最美庭院”評選,將環境整治內化為村民的行動自覺。
從泥濘積水到整潔有序,從田間地頭的污染清理到農家小院的廁所革命,沫河口鎮在應對“三夏”與暴雨的雙重挑戰中,打了一場漂亮的人居環境整治“保衛戰”。這場始于環境整治的變革,已悄然延伸出鄉村風貌提升、生態持續向好、鄉風更加文明的連鎖效應。環境整治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次對問題的快速響應,每一項扎實的舉措,每一次村民滿意的笑容,都在為鄉村振興的畫卷增添動人色彩。(王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