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想引領到行動示范,從服務群眾到凝聚合力,依托張公山街道“紅心365”志愿服務平臺,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張公山街道文軒社區黨員作為基層治理的先鋒力量,以“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的擔當精神,帶頭發揮表率作用,積極投身睦鄰善治實踐,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新格局注入強勁動力。
思想領航 筑牢睦鄰善治的精神根基
社區黨組織定期組織黨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深刻領會基層治理的重要意義和實踐要求,將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服務群眾、推動社區發展的強大動力。通過“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專題研討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引導黨員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宗旨意識,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黨員不僅自身學深悟透,更積極主動地向群眾宣傳黨的政策方針。在社區廣場、樓棟院落、居民家中,隨處可見黨員的身影,他們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案例,將黨的惠民政策、基層治理理念傳遞給每一位居民,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行動示范 扛起服務群眾的責任擔當
黨員的表率作用不僅體現在思想上,更落實在行動中。在矛盾糾紛調解工作中,黨員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憑借對社區情況的熟悉、對群眾的深厚感情,積極主動介入鄰里糾紛,耐心傾聽雙方訴求,以公平公正的態度、春風化雨的方式化解矛盾。今年以來,黨員參與的各類矛盾糾紛調解8起,均已成功調解。黨員們的示范行動,有效促進了鄰里關系的和諧,為睦鄰善治營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在服務特殊群體方面,黨員更是展現出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們定期走訪慰問孤寡老人、留守兒童、殘疾人等困難群體,為他們送去生活物資、提供幫助。有的黨員主動擔任“代理家長”,關心留守兒童的學習和生活;有的黨員與孤寡老人結成幫扶對子,定期上門陪伴,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目前已有4名黨員與留守兒童結對“愛心媽媽”。
凝聚合力 構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
睦鄰善治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多元共治的良好局面。黨員充分發揮自身的影響力和號召力,積極動員社區居民、社會組織、轄區單位等參與社區治理。他們通過組織居民議事會、座談會等形式,鼓勵居民表達意見、參與決策,激發居民的主人翁意識。在社區公共設施建設、文化活動策劃等工作中,黨員廣泛征求居民意見,讓居民真正成為社區治理的參與者和受益者。此外,黨員帶頭組建社區志愿服務團隊,吸引了眾多熱心居民加入。從文明勸導到平安巡邏,從文化宣傳到扶貧幫困,志愿服務團隊活躍在社區的各個角落。黨員通過言傳身教,帶動志愿者們踐行奉獻精神,讓志愿服務成為社區治理的一道亮麗風景線,進一步增強了社區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制度保障,推動睦鄰善治行穩致遠
為確保黨員在睦鄰善治中持續發揮表率作用,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體系。社區黨支部在黨員教育管理方面,建立常態化的學習培訓制度,不斷提升黨員的理論水平和服務能力;完善黨員考核評價機制,將黨員參與社區治理的表現納入考核范圍,定期進行評比表彰,激勵黨員積極作為;建立黨員聯系群眾長效機制,明確黨員聯系群眾的責任和義務,確保黨員能夠及時了解群眾需求,為群眾提供精準服務。在社區治理制度建設方面,完善民主協商制度,規范居民議事流程,保障居民的知情權、參與權和決策權;建立資源共享機制,促進社區與共建單位、社會組織之間的資源互通、優勢互補;健全志愿服務制度,規范志愿服務管理,為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
黨員帶頭作表率,是推動睦鄰善治的關鍵所在。文軒社區黨員將繼續以堅定的信念、務實的作風、無私的奉獻,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領更多力量參與到社區治理中來,共同開啟睦鄰善治的新征程,為建設和諧宜居、幸福美好的社區家園不懈奮斗,讓基層治理的畫卷在黨員與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描繪出更加絢麗的色彩。(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