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大慶街道聚焦民生福祉,以黨建為引領統籌各方資源,用“看得見的服務”破解群眾急難愁盼,讓民生暖流浸潤社區每個角落,切實將“為民服務”的宗旨轉化為提升居民幸福感的生動實踐。
黨建引領 打造治理“共同體”
充分發揮黨組織的凝聚力和號召力,調動黨員群眾參與轄區事務的積極性。統籌轄區在職黨員、熱心居民、物業、醫院、派出所、學校等行業多方力量,精心組建100余人的志愿者服務隊,形成多方協同、共筑共建基層治理的新局面。志愿隊伍組織開展義診、義剪、義工等活動,幫助困難家庭打掃衛生、代購生活用品等,累計服務300余人次。同時,積極組織巡邏巡護、矛盾調解、科普宣傳等志愿者活動20余次,全方位守護社區安全與穩定。
守望關懷 織密民生“服務網”
堅持以群眾為中心、以服務為核心,將群眾的事當成自家的事。聚焦老年人、殘疾人、失獨家庭、軍人等特殊人群的實際需求,提供生活幫扶、政務代辦、心理關懷等方面的人性化政務服務措施。為行動不便的高齡老人提供上門辦理社保認證服務,累計服務150余人次;為殘障人士開辟綠色通道,協助辦理殘疾證、申請補貼等業務80余件。通過系列務實舉措,街道精心編織起覆蓋特殊群體的“專屬服務”關愛網絡,將政策溫度與人文關懷有機融合,讓特定群體在細枝末節中感受社會暖意,切實把為民服務的初心轉化為觸手可及的民生獲得感。
“楓橋經驗” 巧解鄰里“千千結”
發動群體參與基層治理,依托“網格黨支部”,深入發掘有法律儲備、協調能力強的黨員和群體,組建起一支30人的“和事佬”隊伍,及時發現并有效化解鄰里因噪音、寵物、車位等引發的矛盾糾紛30余次。在黨建引領下,街道通過一系列扎實有效的舉措,讓“社區愛民”與“居民愛家”形成良性循環,共同繪就轄區和諧發展的美好畫卷。
下一步,大慶街道將以黨建為錨點持續深化基層治理創新,讓黨建引領的民生溫度轉化為轄區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能。(王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