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文物局公布10家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其中蚌埠榜上有名,安徽省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入選。
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位于安徽省蚌埠市淮上區小蚌埠鎮雙墩村,遺址公園包含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分別是:距今約7300年的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和距今約2600年的雙墩春秋墓。2013年,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雙墩春秋墓同時被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2021年入選《大遺址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大遺址項目庫,成為中華文明演進的典型實證。2025年正式列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名單。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被譽為“淮河文明之光”,是中華文明的源頭之一。其出土的大量陶器刻劃符號,涵蓋了生產生活、天文歷法等諸多領域,是中國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雙墩春秋鐘離君柏墓填補了有關鐘離國歷史和考古學的空白,其墓葬形制展現了“天人合一”的上古宇宙觀。
雙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面積98.61公頃,基本實現全園常態化對外開放。旨在建設以考古成果為依據,圍繞雙墩新石器時代遺址、雙墩春秋鐘離君柏墓的展示闡釋,建立集遺址保護、價值闡釋、遺存展示、考古研究、科普宣傳、生態涵養為一體的考古遺址公園。統籌打造了“一館三址”,串聯雙墩遺址博物館、雙墩遺址展示中心與蚌埠市博物館雙墩遺址專廳。雙墩遺址博物館以“淮畔遺珍”主題展陳回溯淮河流域文明,共入館展示各類文物288件(套)。遺址公園管理處策劃的“九里十八崗——蚌埠早期文明考古成果展”,獲評第六屆安徽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項目“十大精品展覽”;制作的《文物保護的“法治利器”——蚌埠市首創全省文物保護工作新機制工作紀實》,入圍2023年度中華文物新媒體傳播精品推介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