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期間,淮上區沫河口鎮緊盯“搶農時、保安全、提質量”工作主線,統籌調度農機、禁燒、服務等資源,構建“責任網+防控網+宣傳網+服務網”四網聯動體系,全力保障夏糧搶收快收、秸稈禁燒零火點、農民穩產增收。
沫河口鎮召開2025年午季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動員大會。
織密“責任網”,壓緊壓實夏收責任鏈。沫河口鎮堅持把“三夏”生產作為當前農業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構建“三級聯動、責任到人”的工作機制,確保夏收工作有序推進。
強化組織領導,構建責任體系。成立由鎮黨委書記、鎮長任雙組長的“三夏”生產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鎮包村、村包組、組包戶”三級包保責任制。繪制禁燒包保區域作戰圖,將全鎮15萬畝麥田劃分為94個責任網格,實現責任區域全覆蓋。
明確責任分工,細化任務落實。召開專題部署會議3次,組織24個行政村簽訂《秸稈禁燒責任書》,明確包村班子成員和村黨組織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建立“三包”責任制,確保每個地塊有人盯、每臺機械有人管、每個問題有人解。
嚴格督導檢查,確保工作實效。實行“日調度、日通報”工作機制,對收割進度、農機調配、禁燒巡查等情況進行實時督導。累計開展專項督查12次,下發督辦清單6份,推動整改問題13個,形成“發現問題—交辦整改—跟蹤問效”的工作閉環。
沫河口村搶收小麥。
筑牢“防控網”,擰緊安全生產閥門。針對夏收期間高溫干燥、火災隱患突出的特點,沫河口鎮通過“人防+技防”雙管齊下,織密夏收安全生產防護網。
構建全天候人防體系。組織鎮村干部、志愿者200余人成立24支流動巡邏隊,設置94個固定看護點,實行24小時輪班值守,重點排查收割機電路安全、秸稈堆放等隱患,累計清理田間易燃物30余處。
打造立體化技防網絡。投入8臺無人機開展空中巡查,同步配備56臺滅火器、12輛灑水車等應急設備,并通過3次消防演練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實現火情“早發現、快處置”。
突出精準化風險防控。針對夏季高溫干燥氣候特點,重點加強火災隱患整治,形成“地面巡查+空中監控+快速響應”的全鏈條防控機制,切實擰緊安全生產閥門。
夜幕下的陳橋村看護點。
拓展“宣傳網”,凝聚群防群治合力。沫河口鎮以“立體覆蓋、全域滲透”之勢推動秸稈禁燒政策入腦入心,構建全民參與、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線上線下雙線發力。線上依托村級廣播、微信群、短視頻平臺高頻次推送禁燒政策解讀、天氣預警等信息30余條,覆蓋群眾3.2萬人次;線下全域鋪開“視覺+聽覺”立體宣傳,懸掛禁燒橫幅133條,插設禁燒宣傳紅旗200面,發放《致農戶的一封信》15000余份,組織4輛“流動宣傳車”巡回廣播,確保禁燒聲音“村村響、戶戶知”。
責任承諾層層壓實。聚焦重點人群簽訂責任書,與農機手、黨員干部、農戶分別簽訂《農機安全作業承諾書》《黨員干部禁燒承諾書》《農戶禁燒承諾書》,推動責任傳導至“神經末梢”。
“家校聯動”凝聚合力。開展“禁燒知識進校園”主題活動,向全鎮中小學生發放秸稈綜合利用主題環保作業本,通過“學生帶動家長”的傳導機制,實現“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村莊”的聯動效應。
石王村村干部在與農機手簽訂《農機安全作業承諾書》,囑咐農機手注意留茬高度,配備滅火器等注意事項。
優化“服務網”,打通助農最后一公里。沫河口鎮聚焦“三夏”生產難題,推出暖心服務舉措,全力保障夏收工作高效推進。農機調度精準化。建立全鎮農機供需動態臺賬,統籌調度聯合收割機300臺、打捆機63臺(套)、旋耕滅茬機90臺等農機設備。設立5個農機維修服務站,提供油料配送、故障搶修、配件供應等一站式服務,確保農機作業順暢高效。
晾曬銷售一體化。開放村級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等40處公共場地作為臨時晾曬點,協調糧食收購企業增設5個收購網點,構建“就近晾曬+便捷銷售”的服務網絡,有效解決農戶曬糧難題。
幫扶結對精細化。組織50名黨員干部成立“助農突擊隊”,重點幫扶留守老人、困難家庭等群體搶收小麥600余畝。開通“三夏服務熱線”,及時響應農戶訴求,已解決各類問題15件,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
沫河口鎮通過科學統籌、精準施策,成功實現了夏收高效推進、安全生產無事故、群眾普遍認可的“三贏”目標。下一步,沫河口鎮將密切關注天氣變化,同步抓好夏種夏管各項工作,全力保障全年糧食穩產增收,切實做到農民增收致富與國家糧食安全“雙促進、雙提升”。(王文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