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蚌埠市懷遠縣榴城鎮人大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創新構建“群眾提、代表議、人大督、政府辦”全鏈條民生實事辦理機制,精準對接群眾需求,高效推進文化惠民、安全治理、道路升級三大民生工程,以務實舉措書寫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層實踐篇章。
文化振興賦能,精神家園煥發新彩。榴城鎮人大深刻把握文化振興對鄉村振興的鑄魂作用,系統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在硬件提升上,全鎮新建村級文化廣場,配套智能健身器材、鄉村大舞臺等設施,打造集休閑娛樂、全民健身、文化交流于一體的綜合性公共空間;在軟件培育方面,創新推出“百姓大舞臺”“村運會”等群眾文化品牌,扶持組建草根文藝團隊,構建“月月有活動、季季有主題、年年有精品”的文化供給體系。通過“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雙向互動,實現鄉村文化生態從“政府送文化”到“群眾創文化”的質變,激發了村民文化自覺,重塑了新時代鄉村精神風貌。
安全防線筑基,民生保障提質增效。聚焦基層治理痛點,榴城鎮人大打出安全治理監督“組合拳”。在道路交通安全領域,構建“宣傳教育+隱患排查+設施改造”三位一體防控體系;在防汛減災方面,推進開展全要素應急演練,建立“一圖一表一預案”風險防控機制;在消防安全領域,創新“網格化培訓+實戰化演練”模式,實現村居應急能力全覆蓋。特別將黑臭水體整治納入安全工程,通過雨污分流改造工程治理水體,既消除環境安全隱患,又恢復水域生態功能,實現安全治理與生態修復的“雙贏”。
道路暢通惠民,城鄉融合加速推進。立足新型城鎮化發展需求,榴城鎮人大監督道路提質工程。緊抓路面改造,硬化各村組道路,解決村民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腳泥”問題。提議“四好農村路+”建設模式,將道路改造與產業布局、物流配送、旅游發展深度融合,打造“產業路”“致富路”“連心路”,讓農村公路成為助力鄉村振興的“毛細血管”。
如今,在榴城大地上,文化廣場上的歡歌笑語、安全通暢的鄉村道路、水清岸綠的生態畫卷,正匯聚成鄉村振興的幸福注腳。榴城鎮人大以制度優勢破解民生難題的生動實踐,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提供了鮮活樣本。(史新艷 朱悅穎 尚樂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