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龍舟歌韻 和美虹城”2025年安徽省“村歌”特色展演暨五河縣第八屆“虹城杯”龍舟賽在五河縣民歌廣場及漴河成功舉辦。此次盛會深度融合鄉村民俗與體育競技,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推動優質資源直達基層,深化農文旅體融合發展,豐富了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了強勁活力。
文化傳承
龍舟競渡唱響水鄉新歌
初夏的五河,花團錦簇,綠樹繁蔭。清澈的漴河穿城而過,兩岸人山人海,五河水鄉熱情迎接各方來賓。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五河龍舟賽已連續舉辦八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與賽事魅力,使其成為當地獨特的文化名片。
當日,活動以多元形式展現傳統文化魅力。民歌廣場上,五河特色農產品展銷區琳瑯滿目,糖畫、面人等傳統非遺項目引人駐足。臨北牛肉、大新糖葫蘆、德云樓手撕雞等本地特色美食吸引品嘗。劉氏制香、秀之舞牛角工藝、泗河艾產品等也悉數呈現,共同勾勒出千年古城的煙火氣與人文底蘊,吸引眾多游客駐足觀賞。
龍舟賽現場。
本屆盛會同時作為安徽省“四季村歌”第四場示范展示,深度挖掘“水”元素,創新呈現豐富文化圖景。入口處,迎賓歌《五河五條河》旋律婉轉悠揚;民歌廣場中心,鑼鼓燈歌鏗鏘有力;主舞臺上,新創村歌《水韻虹城》與傳統民歌《摘石榴》交相輝映;水面情景表演《五只小船》在槳聲燈影里,展現了皖北水鄉的獨特韻味。巢湖民歌《綠浪滾滾迎面來》、當涂民歌《劃龍船》、固鎮新創村歌《俺媽喊我杠家剋飯》等曲目輪番上演,盡展江淮地域文化的萬種風情,匯聚成全民參與的盛大聲勢。
當村歌余韻未散,漴河河面已鼓聲如雷。本屆龍舟賽吸引了來自各鄉鎮及縣直單位的28支參賽隊伍,以及3支女子表演隊和3支共建單位男子友誼隊。起航線前,各色龍舟排列,槳手就位,鼓手手持鼓槌。發令聲起,鼓聲即刻密集敲響,槳手們身體前傾,船槳同時入水,船體向前。水花在船頭飛濺,船身快速切開水面。各隊龍舟在河道中緊密追趕,船身在水上交錯,槳頻一致,鼓聲節奏加快。岸邊觀眾的加油聲、歡呼聲此起彼伏,與河面上的龍舟競逐,現場氣氛達到沸點。
五河縣文化旅游體育局黨組成員楊大祥表示,此次賽事不僅是龍舟競渡的激烈比拼,也通過村歌特色展演,生動展現了新時代新農人勤勞奮進的精神面貌,為賽事注入了文化活力。
創新驅動
文旅融合繪就五河新篇章
本次盛會的成功舉辦,不僅是五河縣弘揚傳統文化、豐富群眾生活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其近年來文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成果的生動體現。
近年來,五河縣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將文旅產業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大力實施“旅游富民、文化興縣”戰略,積極構建文旅體商融合發展新格局。
水上村歌表演。
五河縣文旅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推動文旅深度融合高質量發展,五河縣制定了明確的發展藍圖。一份《五河縣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成為引領方向,該規劃全面梳理了五河縣的自然資源、文化遺產、歷史傳說、風物特產、非遺文化等,為后續的保護、開發以及特色精品旅游路線的打造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項目建設方面,五河縣聚焦重點區域,圍繞環沱湖、環大鞏山·樵子澗等開展建設。結合國土空間規劃,一批文旅項目得以落地,并整合沿湖五個鄉鎮的自然資源,儲備了一批潛力項目。
同時,五河縣積極推動“兩新工程”,對城區歷史建筑進行改造利用。例如,紅旗影劇院被打造為城市文化客廳,老化肥廠轉型為城市文旅綜合體。這些舉措豐富了市民游客的休閑選擇,提升了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在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五河縣更注重文旅品牌的培育與傳播。通過積極創建各類文旅品牌,生動講述五河故事,不斷提升區域影響力。
五河龍舟賽的品牌效應便是其中典范——自2018年獲評“安徽省體育十大品牌賽事”,并于2022年上榜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至今已連續成功舉辦八屆。這些品牌活動吸引了各地觀眾,并通過“文旅+體育+產業”模式,帶動農產品銷售、旅游觀光,實現了文旅與地方經濟的共同發展。
近年來,五河縣持續深化文旅體商融合,通過舉辦四季村歌、龍舟賽等形式豐富的活動,充分展示了當地的自然風光和文化底蘊,豐富了五河特色農產品線上線下展銷,進一步提升了知名度和美譽度。
未來,五河縣將繼續推動體育與文化融合,深化文旅體商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打造“皖北最美水鄉·和美虹城”特色品牌,加快現代化美好五河建設。(王立春 李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