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日前在市生活垃圾分類宣教中心舉行第三屆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活動啟動儀式。
記者從活動現場了解到,近年來蚌埠市高度重視垃圾分類工作,將其作為城市精細化管理的重點,通過政策引導、設施建設、全民動員,逐步構建了“政府主導、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體系,取得了顯著成績,蚌埠垃圾減量化及資源化利用穩步推進。按照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原則,市城管部門有序推動前端分類投放,同步建立分類運輸系統,加快補齊終端處置能力短板。
通過積極推進分類投放點站(亭房)建設,目前,城區垃圾分類設施已覆蓋24個街道,142個社區,892個小區,共建有垃圾分類投放亭(房)1095處。其中,建有配置遮雨、照明、洗手擦手等便利化、精細化、人性化功能的升級投放點共425處。此外,蚌埠還在城市主次干道、公園廣場設置四分類果殼箱800余個。
在推動生活垃圾源頭減量方面,城管部門采用督促餐飲、商戶門店責任人張貼垃圾分類、反對餐飲浪費等宣傳海報、投放電子屏宣傳標語、開展集中宣傳等形式,加大生活垃圾源頭減量宣傳力度。另一方面,蚌埠還進一步加強了禁塑、過度包裝行政執法,同時把涉及生產廠過度包裝線索通報生產廠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形成執法閉環管理,切實將“禁、限塑”令落到實處。
垃圾分類是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全民行動”,需要廣大市民的積極參與。據介紹,以此次宣傳周活動為契機,蚌埠市將大力開展多項垃圾分類宣教相關活動,具體包括:推廣“桶邊值守”志愿服務。各縣區選取1-2個小區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桶邊值守”志愿服務試點,以社區干部、物業人員、社區黨員為主體帶頭開展,同時歡迎廣大市民踴躍報名參與。開展“分類志愿行”活動。廣泛動員青少年志愿者、學校團組織、巾幗志愿者、機關事業單位志愿者走進社區,開展垃圾分類宣講,積極參與“桶邊值守”“當一天環衛工人”等志愿服務活動,讓垃圾分類更加便民、更有溫度、更接地氣。開展“分類校園行”活動。依托各級少先隊、學校團組織等開展“小手拉大手”等知識普及和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科普體驗互動。組織發動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學生、社區居民等參觀垃圾分類宣教中心、垃圾分類處理設施,體驗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各環節工作,將其納入主題黨日、寒暑假社會實踐等內容,擴大垃圾分類宣傳影響力。開展綠色宣傳活動。在全市各大商圈、星級酒店、餐飲門店、集貿市場等開展節約糧食、反對浪費、分類減量和減塑禁塑等知識宣傳教育。推廣菜籃子、布袋子,提倡可重復利用的餐具、購物袋等;在黨政機關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帶頭不使用一次性杯具;星級賓館、酒店等場所按照國家規定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用品。(郝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