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第七屆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大會在蚌埠開幕。開幕式上,正式發布了《關于支持智能傳感產業人才發展的十條措施》,現場為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第214所技術專家蔣晗、安徽國盛電子有限公司法人代表董國全、安徽北方微電子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科技帶頭人王謙、安徽華鑫微納集成電路有限公司研發經理唐偉、安徽承禹半導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明文等5位2024年新引進的智能傳感產業高層次人才頒發安家補貼,補貼金額根據人才層次類別,分別為60萬元、30萬元、20萬元。我市正以真金白銀的政策、實實在在的關懷,向各界英才傳遞“蚌埠禮遇”。
本次發布的《關于支持智能傳感產業人才發展的十條措施》,從建立按薪定才評價模式、賦能企業人才認定自主權、鼓勵企業柔性引進科技人才、支持企業高薪引進高層次人才、支持企業大力培養技能人才、實施伯樂招才獎勵等十個方面全方位支持各類人才在蚌創新創業。在人才評價體系上,創新推出“按薪定才”模式,即以企業支付薪酬、人才業績貢獻為核心的智能傳感產業人才評價體系。對符合條件的人才,將按人才類別給予12萬至70萬元安家補貼。這將推動人才評價從“政府認定”向“市場認可”轉變,真正做到人才評價由企業說了算。此外,政策還賦予對在蚌投資的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人才認定自主權。根據企業累計獲得的市場化基金或地方產業基金投資情況,賦予企業高層次人才認定自主權,將市場認可的投資額度與人才認定資格掛鉤,推動資本選才與企業薦才融合,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發展戰略和需求,自主認定人才,充分激發用人主體引才育才活力。
把人才評價的自主權交給了企業,政府部門則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優化服務上,以良好的人才環境引育選用智能傳感產業高層次人才。在《十條措施》中,我市提出,支持青年人才全周期發展,對符合條件的來蚌實習人員連續3個月給予生活補助,來蚌面試人員提供每年累計10天的免費住宿服務,人才入職后還可享受安家補貼。同時,面向符合條件的人才發放珠城人才卡,人才可以憑卡享受醫療體檢、交通出行、文旅休閑等高標準高品質服務,從生活與工作多個維度為人才提供便利與保障。
作為全國三大傳感器研發制造基地之一,蚌埠市在智能傳感產業領域具備堅實基礎與獨特優勢,是安徽省內唯一、全國為數不多的同時擁有集成電路及MEMS晶圓生產線的城市。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將中國傳感谷建設及智能傳感產業發展置于重要戰略地位,舉全市之力推動產業集聚。目前,我市已集聚智能傳感器企業200余家,吸引了一大批行業領軍企業和高端人才紛至沓來?!妒畻l措施》的出臺,是我市以優厚政策與制度創新為智能傳感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動能的關鍵之舉,將進一步激發智能傳感產業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為蚌埠建設千億級中國傳感谷、推動智能傳感產業邁向新高度筑牢堅實的人才支撐,持續助力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會期間,由市委組織部、市委人才工作局主辦的“海聚英才 智啟未來”智能傳感器創新創業大賽舉行決賽。該賽事啟動以來,共吸引來自國內外高校院所和企業的50余支人才團隊報名,最終15支兼具技術創新性與市場前景的優質團隊項目入圍決賽,大賽評定出一、二、三等獎和優秀獎,充分展現了智能傳感器產業的創新活力,也為蚌埠集聚人才團隊與優質項目搭建了橋梁。(顧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