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 自從1992年從西安交通大學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畢業,喬長海就進入中電科40所工作。從最初的設計員到如今的中電科首席專家,30年來一直從事機電組件的設計、制造、標準等基礎技術研究工作。
21世紀初,喬長海在40所工作了十年來后,接到了職業生涯第一個重任:射頻穩相電纜組件的技術攻關和產品研制。這個組件在雷達中起著連接和傳輸信號的作用,相當于整個系統的“脈絡”,其質量、性能可靠性,直接影響全系統的性能,是業內公認困擾某重點裝備的五大難題之一。
接到任務后,喬長海帶領項目組克服基礎差、條件缺乏、可借鑒成果極少等困難,把難題列出來挨個“啃”。白天要工作,就晚上回家查資料,想方設法找在國外的同學、朋友和客戶幫忙找文獻,一點點翻譯、“摳出來”再消化吸收。甚至客戶對于進口產品的使用感受,對他們來說都是寶貴資料。就這樣一點點制訂了初步工藝方案、再進行工藝驗證。為了解決柔軟電纜長度不易保證精度的問題,喬長海自己上線操作、試驗,仔細進行放線、切斷、焊接等工藝方法摸索,確定了電纜精密取長、電纜剝皮、內外導體焊接方案,為此還研制了多臺套工藝設備、工裝夾具。
為了趕進度,喬長海帶頭加班,有一次一口氣忙活到除夕下午,從生產線上抬頭已是萬家燈火?!叭f事開頭難”,剛開始沒有經驗,有了想法只有通過工藝試驗進行驗證;每想到一種技術方案,喬長海都會蹲在改制的電流焊接機旁進行工藝試驗,親眼驗證可行性。時間長了腰椎間盤出現了傷病,后期不得不住院治療??杉幢闳绱?,他上午住院治療,下午和晚上還是偷偷溜到崗位繼續工作,好幾次被愛人“拎”回去看病。“就差一點,就差一點了!”每次喬長海都跟醫生商量,能不能寬限兩天,讓他抓緊時間做完驗證。
終于,產品成功下線,一舉突破了技術難關,喬長海這才放下心來,“老老實實”去治病。
除了專業過硬,喬長海對標準化工作同樣看重。他主管標準化工作期間一直堅信“標準是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技術基礎”,協助完成了《宇航用高可靠射頻連接器標準譯文匯編》《美國軍用射頻連接器標準譯文匯編》等翻譯研究工作;在研究國外先進標準的基礎上,積極布局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成果轉化標準,先是詳細規范/分規范,然后是通用規范;先是申請制訂行業標準,然后是國家標準,再到國際標準。
10來年間,40所承擔完成了近20項標準研究任務,制訂行業標準、國家軍用標準/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等共計40多份,其中主持制訂發布國際標準5項(IEC)。這些標準具有廣泛的通用性,得到行業的高度認可,部分在提案階段就被歐洲國家轉化為國家標準;僅此一項就大大提升了40所在行業中的地位,也打響了蚌埠市的知名度。
不論身在什么崗位,喬長海對工作的熱忱始終不變。2012年,他帶領團隊承擔了“高可靠射頻同軸穩相連接器及電纜組件技術攻關”宇高項目。該項目包含15種產品,最高頻率到40GHz,指標要求高、難度高、工作
量大。喬長海和同事們不斷優化產品結構、產品驗證、生產線建設及認證,產品性能與可靠性大幅提升。2021年,喬長海又承擔了“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新型元器件重大新興產業專項-光電互連傳輸與控制組件研發及產業化”;截至去年底,該項目累計投資1.075億元,累計完成產值2.64億元,均超額完成時序進度目標。
在中電科40所30多年,喬長海主持和參與完成科研項目60多項,帶領團隊突破了幾十項關鍵技術。光是近10年就獲得發明專利授權24項、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11項;個人主持/參與制訂國際標準8項、國家/行業標準20多項。
雖然著作等身,但喬長海始終不改初心。“我個人的努力微不足道,成績的取得主要靠國家、政府、40所對科技的重視和良好的創新生態?!币徽f到成績,喬長??偸菙[擺手不以為意。在同事們眼中,他潛心科研、嚴謹認真的工作作風,勇于創新、吃苦耐勞的工作精神,早已成為工作的標桿。
蚌報融媒體記者 靳瑾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