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湖路1008號的生態小游園內,月季花廊蜿蜒成瀑,石榴樹影婆娑搖曳,睡蓮在碧波間舒展霓裳。這座占地不足十畝的“生態會客廳”,實則是蚌埠市林業科技創新的“露天實驗室”——50余種林木良種、1.6萬株特色植物在此集中展示,3項省級林業標準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生態場景。
游園一角。
一大早,在游園內晨練的張先生正舉著手機拍攝睡蓮。親水棧橋邊,他指著水中的睡蓮輕聲告訴同伴:“這個紅色的荷花叫‘珠城紅星’,是咱們蚌埠自己培育的品種?!睆埾壬f,自己在附近工作,上班前他經常來這個游園轉轉。
這座游園看似與尋常街頭游園差別不大,但其實是市林業局創新采用“游園+種質資源庫”模式打造。游園內集中種植展示全市優良喬灌木品種50多種,栽植數量約1.6萬株。大花月季、豐花月季等26個月季品種被編織成立體花球、花柱,“荊涂紅”石榴、“珠城紅星”荷花等省級審定良種成為景觀主角。這里有水生花卉和荷花品種12種,懷遠石榴、海棠、含笑、迎春、連翹等鄉土樹種20多種。
在這里,科技基因植入方寸綠地,林業科技人員通過“孤植顯風骨、叢植聚氣勢、片植造意境”的園林語言,營造出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觀賞效果。
“從種質資源保護到街頭景觀應用,我們正構建‘研產用’全鏈條體系?!笔辛謽I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個游園既是林業科技創新成果的立體展陳,更是“推窗見綠、出門入園”詩意生活的生動實踐。未來,園內還會增加更多新優品種。
近年來,蚌埠市堅持科技興林,發揮“林”優勢、做足“林”文章,多措并舉推動種業科技創新,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創新鏈,寫好林業科技創新“綠色答卷”。全市創建省級林草種質資源庫2家,省級林木良種基地1家、省級特色林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園4家、省級科學技術普及基地2家,建立石榴和蝴蝶蘭企業研發中心2家。制定省級地方林業標準3項,“荊涂紅”石榴、“珠城紅星”和“珠城秋韻”荷花通過省級林木良種審定,“皖睡蓮1號”等7個品種通過省級非農作物良種登記。(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