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蚌埠學院關工委代表再次走進懷遠常墳鎮徐梅村,為35名留守學生送上書包文具。這項連續三年的“護苗助學”行動,正通過“五老+青年+云端”三維聯動,構建起“扶志+扶智”的特色關愛體系。
三年堅守 從物資幫扶到精準關愛
活動現場,關工委老教授們給孩子們發放學習用品,逐一記錄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斑@些書包真好看,還很耐用,娃娃們見著紅馬甲就喊‘大學爺爺’來了!”村民王大姐的感慨,折射出校地聯動持續的溫度。駐村工作隊介紹,三年來幫扶已從單純物資捐贈,升級為“需求建檔——分類施策”的精準關愛模式。
“四維”升級 打造全周期育人體系
為實現長效幫扶,徐梅村與蚌埠學院深化共建,將暑期“三下鄉”升級為“四維關懷”行動。學業護航:組建大學生助學團開展常態化課業輔導;紅色鑄魂:設立“銀發課堂”邀請退役老兵講述革命故事;云端連心:開發“云家訪”系統實現遠程情感陪伴;實踐育人:建立鄉村振興青年實踐基地,引導學生參與基層治理。通過“老青少”三代聯動、“線上線下”雙線融合的關愛鏈。
黨建引領 讓教育星火點亮鄉村文明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校地黨組織以關愛留守兒童為切入點,將高校智力資源轉化為鄉村治理效能:老教授擔任“課外輔導員”,大學生兼任“鄉村網格員”,云端平臺連通家校社。這種“黨建+教育+治理”的創新模式,不僅為留守兒童搭建成長階梯,更培育出“鄰里互助、崇文重教”的文明鄉風。如今在徐梅村,“大學親人”的紅馬甲已成春日里最溫暖的風景。這項跨越三年的愛心接力,既是高校落實“大思政課”的生動實踐,更是黨建引領下鄉村振興的鮮活樣本。(杜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