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淮河的浪濤輕拍著歲月的堤岸,當歷史的云煙在珠城上空緩緩飄散,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即將在蚌埠拉開帷幕。蚌埠,這座浸潤著大禹治水傳說的城市,將精神的力量化作跨越發展的澎湃浪潮,以首屆大禹文化節為紐帶,向世人展示流淌在血脈中的大禹精神與大禹共識,彰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永恒魅力與蓬勃生命力。
舞劇《大禹》復排演出。
四千年前,遠古的洪水曾肆虐九州,大禹以堅如磐石的擔當,扛起治水安邦的重任。十三載櫛風沐雨,他“三過家門而不入”,將個人的悲歡融入蒼生福祉。那踏遍九州的足跡,是公而忘私的奉獻;那疏導百川的智慧,是革故鼎新的勇氣;那凝聚萬民的壯舉,是團結協作的力量。
四千年后,文獻記載和民間傳說的“大禹治水”“禹會涂山”“禹娶涂山”事件,通過蚌埠涂山腳下禹會村遺址的考古發掘,讓塵封的故事逐漸浮現,證實了文獻記載不是虛構,民間傳說并非無源之水。出土的一器一物,使“禹會諸侯”有了考古支撐,重見天日的祭祀臺基,讓“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歷史故事有了文物史實依據。
禹會村遺址。資料圖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曾在文明探源考古主題講座中指出,“禹會村遺址出土的遺跡和遺物,印證了與時代吻合、地域吻合、文獻記載吻合,加上自然科學的測試和論證,都為考證‘禹會諸侯’事件存在的有力證據?!蓖跫獞驯硎?,大禹所承載的精神,既有厚重的歷史意義,深切的現實意義,更有著永不過時的未來意義,值得我們世世代代傳承與弘揚。
去年,在蚌埠舉行的大禹文化、宋韻文化傳承發展交流會上,形成了意義深遠的“大禹文化蚌埠共識”,為大禹精神的傳承創新標注了時代坐標。這一共識深入闡釋了大禹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時代價值,歸納的大禹精神包含:顧全大局、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創業精神;積極探索、勇于改革的鼎新精神……還為大禹文化傳承發展和品牌塑造指出了努力方向——以文鑄魂、以文化人,將大禹文化的精神密碼轉化為文化自信的底氣;以文興業、以文惠民,讓古老文明在現代社會煥發新生。
大禹尊重自然的科學智慧、迎難而上的堅韌品格、造福萬民的博大胸懷,在歷史的長河中生生不息,滋養著一代代淮河兒女的心靈,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蚌埠人砥礪前行。在蚌埠,大禹精神從未停留在歷史的典籍中,而是化作城市發展的一次次生動實踐。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民祭大禹典禮莊嚴肅穆,人們以最虔誠的儀式,延續著對大禹的敬仰;蚌埠市大禹文化研究院的學者們,在故紙堆中探尋文明的脈絡,深入挖掘大禹文化的內涵與價值,精心編撰了《大禹文化概論》,開設以大禹文化為主的優秀傳統文化課程,讓學術的光芒照亮文化傳承之路;新時代的蚌埠人從大禹治水的智慧中汲取靈感,秉持“因勢利導、人水和諧”的理念,打造“靚淮河”工程,讓淮河重煥生機。昔日的水患之地,如今變成了生態長廊、市民樂園,市民漫步淮河岸邊,大禹主題景觀小品、文化長廊錯落有致。蚌埠實現了從“跨河發展”向“擁河發展”的轉變,成為現代版“大禹治水”的鮮活樣本。在產業轉型中,弘揚“開拓創新”精神,加快硅基、生物基等新興產業布局,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路徑……這些實踐,是對大禹精神最生動的詮釋,也是對“大禹文化蚌埠共識”最有力的踐行。
從“跨河發展”向“擁河發展”轉變。
從歷史到現實,大禹精神始終是蚌埠的城市基因。如今,以文化為橋,連接歷史與未來,備受矚目的首屆大禹文化節即將盛裝啟幕。相聚蚌埠,開啟一場跨越時空的精神傳承之旅,共赴一場激蕩古今的深度對話,讓沉淀千年的禹風古韻在新時代煥發璀璨光芒!大禹精神正在從蚌埠走向世界。(何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