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面對基層治理的復雜局面,蚌埠市龍子湖區治淮街道新馬路社區積極探索創新,運用“加減乘除”基層治理工作法賦能基層治理,以“志愿服務+積分制”模式推廣社區治理積分制管理,讓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開啟社區發展新篇章。
黨建引領,在凝聚紅色力量上做加法
治淮街道新馬路社區堅持以黨建引領社區治理,發揮社區黨組織牽頭抓總、協調各方的引領作用,開展“紅棟力365”志愿服務項目,在小區全面鋪開“居民—樓棟長—網格黨支部—物業—社區—街道”的多層級、一體化組織鏈條,將小區治理力量直通到“戶”。
提升服務,在縮短服務距離上做減法
治淮街道新馬路社區聚焦“服務提質”目標,以“減法思維”縮短黨群服務距離,持續在“凝聚合力”上精耕細作。一方面引導小區黨員主動亮身份、當先鋒,組建黨員先鋒隊,另一方面引入志愿服務力量,構建多元共治服務網絡,精準打通聯系群眾的“最后一公里”,讓群眾切實感受到家門口的溫暖與便利。
多方聯動,在激發自治活力上做乘法
治淮街道新馬路社區充分發揮黨建引領“指揮棒”作用,以小區黨組織為核心,構建起多方協同的基層治理矩陣,充分釋放“乘法”自治活力。業委會積極履職,物業服務企業緊密配合,共建單位、志愿服務隊提供助力,共同為社區建設注入新動力。同時,新馬路社區積極推廣積分制管理,調動居民參與社區治理的積極性,實現從“要我參與”到“我要參與”的轉變,讓小積分凝聚黨群干事大合力,推動形成“黨建帶動、網格聯動、積分促動、群眾主動”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矛盾化解,在消除“疑難雜癥”上做除法
治淮街道新馬路社區巧用“六尺巷工作法”,通過黨建引領凝聚多方合力,社區“兩委”班子主動下沉一線,化身矛盾調解“排頭兵”,建立“接訴即辦、未訴先辦”的快速響應機制,確保群眾訴求“第一時間受理、第一時間對接、全程跟蹤反饋”。依托網格黨支部、樓棟長、居民議事會等基層力量構建矛盾排查網絡,對鄰里糾紛、物業矛盾等潛在問題早發現、早介入,將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實現“小事不出樓棟、大事不出社區”,為基層治理注入和諧活力,繪就共建共治共享的幸福圖景。(陳方圓 曹雪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