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是基層治理的基本單元。蚌埠市龍子湖區東升街道曙光社區創新打造“繽紛益動”積分體系,以“小積分”撬動“大治理”,通過發動居民參與、鏈接商圈資源、賦能多元主體,探索出一條“社區活力提升—商圈深度融合—治理效能升級”的良性循環路徑,為新時代社區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實踐樣本。
積分制激發社區活力,推動商圈深度融合
以往社區治理中,居民參與往往面臨“動員難、持續難、激勵難”問題。曙光社區的積分制通過“志愿參與—積分累積—多元兌換”的閉環設計,破解了這一困境。行為量化,讓奉獻“可視化”,將鄰里互助、環境整治等志愿服務轉化為具體積分,賦予無形付出以有形價值,增強居民成就感;兌換多元,讓激勵“可持續”,積分既可兌換生活用品,也可在合作商圈享受消費優惠,既滿足物質需求,又延伸服務鏈條,形成“付出—回報—再參與”的正向循環;數字賦能,讓管理“高效化”,依托智能化平臺記錄積分流轉,實現精準激勵與動態管理,提升治理透明度與公信力。
社區合伙人共駐共建,助力商圈繁榮發展
社區積極探索積分制的深層價值在于打破社區與商圈的資源壁壘,構建“利益共享、責任共擔”的基層治理生態圈。商家成為“社區合伙人”:商圈通過提供兌換券、折扣服務等方式參與積分體系,既吸引客流、提升品牌曝光,又履行社會責任,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雙贏。多元主體協同共治:積分制創新不僅鏈接轄區商圈,更通過吸納“社區達人”作為治理核心力量,構建了“社區—企業—社會組織—居民”多方聯動的協同體系,推動社區治理從“單打獨斗”向“群策群力”升級。
完善積分反饋機制,實現治理效能升級
社區治理的最終目標是提升居民的滿意度和幸福感,積分制的持續優化離不開有效的反饋機制。社區通過定期開展居民滿意度調查,收集居民對積分兌換商品或服務的評價,以及對積分規則的意見和建議,及時調整積分體系,使其更加貼合居民需求。
曙光社區的積分制實踐,以柔性激勵替代剛性約束,以資源整合打破條塊分割,展現了基層治理的智慧與活力。其核心在于通過制度創新,將居民、商家、社會組織等主體轉化為治理“合伙人”,形成“人人參與、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共同體,讓“小積分”持續釋放基層治理的“大能量”,也為打造宜居、宜業、宜商的幸福社區提供更多可能。(高夢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