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喧囂與煙火,迎來寧靜與追思。今年清明前后,蚌埠市以“零火災、零事故”的優異成績,實現了平安文明祭掃的目標。
數據顯示,自3月29日至4月4日,全市161處殯葬服務點平穩有序地服務了21.3萬前來祭奠的市民,并保障了1.29萬輛車輛順暢通行。值得注意的是,全市超過七成(15.7萬人次)的市民選擇了鮮花、網絡追思等綠色低碳方式寄托哀思,文明祭祀的實踐已在珠城大地蔚然成風。
這份寧靜祥和的背后,是蚌埠市提前一個月的周密部署和全市上下的協同努力。市政府將此項工作列為重點督辦,通過專項會議和細化方案,明確了12個部門的聯動職責。市領導多次深入墓區現場指導,各縣區層層落實責任,共同構筑起一道堅實的安全屏障。
無聲的引導勝過喧嘩。全市通過媒體、網絡廣泛宣傳文明理念,線下則在墓區及周邊設置醒目的宣傳板、橫幅,發放超10萬份倡議書、告知書和安全提示。墓園內,“小喇叭”的溫馨提醒代替了鞭炮聲,工作人員耐心勸導,民政系統的服務團隊持續開展“鮮花換火紙”活動,鼓勵更環保的緬懷方式。增設的應急藥品、輪椅、移動公廁、臨時停車位等便民細節,也讓市民的祭掃體驗更添一份安心與便捷。
資料圖
秩序的維護離不開嚴謹的管理與高效協作。清明期間,公安、民政、城管、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多部門人員堅守崗位,從交通疏導、治安維護到市場規范、應急備勤,環環相扣。各公墓實行24小時值班,運用監控、無人機等科技手段管理人流,并開展聯合執法凈化市場環境。遍布全市的546個值守點和1421名黨員、志愿者的默默付出,特別是夜間的巡查值守,是這份安寧的重要保障。
特色活動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時代新意。市平山公墓舉辦的第五屆生態葬儀式,讓39位逝者以回歸自然的方式安息,也讓綠色殯葬理念觸動了更多人心,該公墓已累計為214位逝者提供生態安葬。多地舉辦的主題活動和文化講座,豐富了市民對生命與傳統的認知。臨時開通的公交掃墓專線,則實實在在地便利了市民的出行。
從墓園的靜謐肅穆,到市民自覺的環保行為,今年蚌埠的清明節,不僅是一次對逝者的深切緬懷,更是一次城市文明素養的集中展現。移風易俗,正從政府的倡導,內化為珠城百姓普遍認同的自覺行動。(王立春 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