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寧第一次來咨詢室時,坐在沙池邊久久不吭聲。”蚌埠新城實驗學校心理咨詢室的檔案袋里,夾著一張泛黃的紙條,歪歪扭扭的字跡寫著:“我想用武力解決問題,但是,心里也知道不合適”。這張紙條的主人,如今是學校合唱團的骨干,最近被選為校園心理咨詢室的“小助手”。
見證這個蛻變的沈世慧老師輕輕摩挲著紙條:“孩子的傷口需要被溫柔以待?!?/p>
在蚌埠新城實驗學校,這位從教30年的黨員教師用十年如一日的堅守,帶領陽光心理輔導公益團隊,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打造了一個心靈“樹洞”。
老師傾聽學生“心聲”。
“明明我已經很努力了,可他們就是看不見!”心理咨詢室里,一位小男孩抱著玩具熊低著頭說。原來,小男孩的成績有點下滑,父母很焦慮?!皨寢屬I的學習資料我也做了,他們批改后看到有錯的,就大吼大叫,讓我重寫,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上課打瞌睡……”沈世慧一邊傾聽,一邊輕拍學生的肩膀,引導小男孩把心里話說給父母聽,并在事后和學生父母進行了電話溝通。
“以前覺得心理問題離我們很遠,有一天,孩子放學回家悶悶不樂,問他不說話,吃飯也不愿意出來,看著真著急?!敝驹刚呒议L常女士翻開筆記,“沈老師教我們識別‘情緒信號燈’,現在我能和孩子平心靜氣地聊天了?!?/p>
近日,新城實驗學校的志愿者們,在陽光心理咨詢室門前集合。這支由老師、家長志愿者組成的“伴苗志愿服務隊”,正在接受沈世慧的專業培訓。
“青春期不是‘暴風期’,而是‘成長季’。心理問題就像暗處的火苗?!鄙蚴阑壅f,“早一秒發現,對學生就多一分理解和幫助?!?/p>
與此同時,“護苗專業隊”的心理教師們正在備課。他們開發的“四色課程”已成為學校特色:紅色德育課上,學生用快板演繹黨史故事;藍色安全課教孩子識別網絡詐騙;綠色心理課的“情緒垃圾桶”讓孩子們學會傾訴;粉色美育課上,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的“幸福拼圖”掛滿走廊?!罢n程就像調色盤。”八年級學生小宇說,“有紓解不了的煩惱,找沈老師聊一聊,心里也就沒那么堵了?!?/p>
去年秋天,心理委員小雅發現同桌連續三天在課間發呆,問她就流淚搖頭說“沒事”,沈世慧得知后第一時間介入。原來女孩父母正鬧離婚,她把焦慮藏在心底。經過五次沙盤游戲治療,女孩在作文里寫下:“原來我也可以如此強大。”
在校園微視頻大賽中,家長李先生拍攝的《餐桌和解》獲獎?!耙郧俺燥埾翊蛘?,現在孩子會主動給我夾菜了?!彼f。
“教育的意義不在于點亮一盞燈,而在于讓每盞燈都成為光源。”沈世慧還通過網絡,將心理健康相關知識分享給更多的家長和青少年。在她的辦公桌上,擺著孩子們送的千紙鶴,其中一張寫著:“沈老師,謝謝您教會我如何擁抱自己?!?/p>
窗外的操場上,孩子們正在自由活動。時光匆匆,年少真好,愿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周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