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蚌埠,春回大地,草長鶯飛。一批批遷徙候鳥陸陸續續飛抵蚌埠的山山水水。最近,國家l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白鸛又現身三汊河濕地,它們在這里停歇、覓食,在水面翩躚,在空中翱翔,身姿靈動、鳴聲清脆,與波光粼粼的水面構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生態畫卷,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打卡。
(三汊河濕地全區域無死角巡護。)
連日來,為進一步保護野生動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林業管理站迅速行動,采取一系列舉措,為這群生態客人撐起“保護傘”。
“喜鵲、烏鴉、白鸛、震旦鴉雀……”野生動物監測員董兵連在望遠鏡中密切關注鳥類的種群、數量、遷徙動態等信息,并將觀測到的鳥類進行一一記錄。在燕山、曹山、陶山、涂山、三汊河等地,遍布著他監測的足跡。
(三汊河濕地葦叢中的震旦鴉雀。張建平 攝)
市林業管理站野生動植物保護和科技推廣科科長高杰介紹,依托國家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和省級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對全市20多處野生動物重要棲息地及遷徙停歇地的水域、山林、濕地等區域開展常態化巡查,布設固定監測點位82處,重點監測灰鶴、白鷺等20余種常見鳥類活動情況。對張公山動物園等12家經營和養殖場所進行重點監測。
(工作人員現場觀測野生動物。)
為了強化對野生動物的追蹤,密切觀測它們的動態,林業管理部門以科技賦能,加大硬件投入和技術培訓,將無人機、紅外監測相機和手持GPS等專業化設備投入到對野生動物的保護中。專業人員通過儀器觀測覆蓋重點野生動物活動區域,實現24小時全天候監測。
(荊山湖上白鷺飛。)
林業管理部門還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開展野生動物科普宣教,同步設立舉報電話及監督渠道,營造群防群控、共建共治的良好社會氛圍。今年以來,野生動物監測人員開展實地巡查50多次,收到群眾電話線索24條。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按照“勤監測、早發現、早報告”的工作要求,在春防階段,林業管理部門對鳥類的活動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并通過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信息管理系統及時上報監測信息,同時還聘請了專家對市縣(區)開展6次面對面的現場培訓,有效提升疫情預警精準度與應急處置能力。(陳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