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孩、三孩政策的實施,嬰幼兒托育問題成為不少家庭的“急難愁盼”。安徽省蚌埠市禹會區張公山社區黨委聚焦民生需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志愿服務”模式,打造“張小苗”公益托育點,為0至3歲嬰幼兒家庭提供家門口的托育服務,讓“幼有所托”就近可及。
“共享家長+互助帶娃” 破解托育難題的社區方案
春日暖陽下,張公山社區“張小苗”托育點內洋溢著蓬勃生機。上午10時許,托育點的活動室里,一群小朋友圍坐在桌前,專注地用黏土捏“水果拼盤”,一旁的家長們微笑著陪伴,不時輕聲鼓勵。
張公山社區有6個生活小區,常住人口有6000余人?!坝袝r候家長臨時有事,孩子沒地方去,怎么辦呢?”張公山社區黨委書記秦思介紹,為破解這一難題,社區黨委以“共享家長+互助帶娃”為切入點,發動全職寶媽、退休黨員、社區志愿者成立“臨時家長團”,為轄區家庭提供臨時托育服務。
“我們通過志愿服務積分機制,鼓勵居民參與托育服務。志愿服務時長可以兌換物質獎勵或公益課程,既調動了大家的積極性,也讓托育服務更加可持續?!鼻厮颊f,目前,社區已招募30余名志愿者,累計服務時長超過500小時。
“托管+特色課程” 家門口的公益課堂
走進“張小苗”托育點,60平方米的空間被精心布置成母嬰區、親子閱讀區、玩具游樂區等功能區域,環保軟包的墻體、符合幼兒身高的桌椅、消毒設備一應俱全,為孩子們提供了安全、舒適的成長環境。
托育點不僅硬件設施齊全,課程設置也豐富多彩。社區聯動蚌埠學院、禹會區張公山一幼等共建單位,開設了親子繪本早教、非遺漆扇制作、防溺水安全教育等公益課程。
每周四上午,托育點的手工課很受歡迎。孩子們用彩泥制作“水果”“蔬菜”,并在互動中學習健康飲食知識。家長王女士感慨地說:“這樣的活動非常有趣,小孩喜歡,我們也能學到科學的育兒方法?!?/p>
“我們不僅關注孩子們的成長,也注重家長的參與感。”秦思說,社區還定期舉辦育兒講座、親子活動,搭建親子互動平臺,增強家庭與社區的聯系。
為民辦實事 讓“幼有所托”就近可及
從“無人帶娃”到“放心托娃”,從“單一托管”到“多元服務”,張公山社區“張小苗”托育點以“小切口”解決了“大民生”。
“社區托育服務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禹會區社工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張公山社區,“張小苗”托育點不僅是一個照看孩子的場所,更是一個傳遞溫暖、凝聚民心的平臺。這一創新模式不僅緩解了家庭育兒壓力,也提升了社區治理效能,成為蚌埠市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張亮麗名片。張公山社區的經驗做法,持續優化托育服務供給,讓更多家庭享受到家門口的優質托育服務。(周芳林 李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