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上區小蚌埠鎮小蚌埠社區,總能看到一位步履輕快的老人,她每天準時守候在“四點半課堂”,為放學后的孩子們點亮一盞溫暖的燈。她叫李金枝,曾是果園村“兩委”的一名干部,扎根基層服務27年,如今又以“五老”志愿者的身份,繼續在社區續寫奉獻與愛的故事。
誰能想到,這位活力滿滿的老人,也曾陷入一段消沉時光。李金枝搬入拆遷安置后的新社區,女兒遠居北京,外孫的成長成了她心底最柔軟的牽掛?!懊看我曨l連線,看到外孫蹦蹦跳跳的樣子,總忍不住想抱抱他。”思念無處安放的日子里,她一度郁郁寡歡。直到社區發布“五老”志愿者招募令,那句“為孩子們做點事”瞬間點燃了她內心的光。
每天下午3點,李金枝會提前來到課堂,掃地、擦桌、整理文具,再將非遺剪紙的彩紙細細裁剪。孩子們陸續涌入后,她化身“全能輔導員”,輔導作業、講述紅色故事、疏導心事,還邀請社區手藝人為孩子編制了傳統戲曲、剪紙等非遺文化納入課程。作為一名黨員,李金枝經常用親身經歷講述革命歷史,幫助孩子們樹立愛國情懷??吹侥奈缓⒆有那椴缓?,她還會為孩子提供心理咨詢,尤其關注單親家庭和留守兒童成長問題。據統計,僅過去一年,她便參與社區活動20多場,服務兒童350余人次,其中留守兒童90人次、困難兒童75人次?!斑@些孩子和我的外孫一樣,都是我的寶貝?!彼墓P記本里記滿了每個孩子的喜好和進步,字里行間流淌著深沉的愛和燦爛的笑。
從村干部到黨代表,從“最美家庭”到“優秀黨員”,李金枝的榮譽證書摞起來有半人高,但她最珍視的卻是孩子們的各項成績和各種作品。她說:“能為社會盡點力,心里才踏實?!比缃瘢拔謇?四點半課堂”模式已在淮上區推廣,更多“李金枝”正用赤誠之心,托舉起下一代的未來夢想。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李金枝用行動證明——奉獻無關年齡,溫暖不分遠近。在社區的一角,這位華發“五老”志愿者繼續書寫著“以老護小、以幼慰老”的暖心理念,讓夕陽余暉化作照亮童心的璀璨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