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禹會區張公山街道,“追光者”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他們中有穿梭于街巷樓棟的網格員,有助人為樂的好鄰居,雖然身份不同,但傳遞的向善力量持續點亮“好人之光”,溫暖著社區大家庭。
細微處著眼,平凡亦閃光。去年冬天,一場大雪過后,家住瑞城小區的七旬老人張玉成早早起身,默默清掃單元門前的積雪,還細心地在臺階上鋪好防滑墊。這一幕被社區工作人員記錄下來,成為社區“好人故事”的溫暖開篇。
為了讓更多這樣的暖心故事被看見,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在業主微信群、小區小廣場廣泛征集線索。家住張公山八村的維修達人黃新年十余年如一日免費為鄰里修理家電;張公山三村孝老愛親的高寧用柔弱雙肩扛起照料重病父親和患病丈夫的重擔……這些來自居民身邊的感動,如同繁星點亮了社區文明的夜空。
“一個好人帶動一群好人,一群好人溫暖一座社區?!苯值劳ㄟ^“立體式”宣傳矩陣,讓好人事跡煥發更大能量。在社區宣傳欄,小區電子屏滾動播放好人故事;2024年以來開展“道德講堂”“學習身邊好人”等宣講活動30余場,讓典型人物用親切的鄉音講述自己的故事,切實發揮榜樣力量。
為讓善行義舉蔚然成風,街道注重從細微處培育文明土壤。如在錦江社區,為熱心居民提供“議事角”;結合重陽節等傳統節日開展“鄰里互助日”等活動;在便民巷顯著位置設立“好人榜”專欄,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先進事跡;建立動態關懷機制,每年春節走訪慰問先進典型,邀請好人代表講述暖心故事,越來越多的居民從“旁觀者”變為“踐行者”,自發參與志愿服務、結對幫扶,形成了“善行傳遞、愛心接力”的生動局面。(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