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懷遠縣龍亢鎮,歷史烽煙與生態畫卷在這里交相輝映。近年來,該鎮以“紅綠輝映”為發展主軸,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厚植綠色發展底蘊,在新四軍精神傳承與現代農業創新的交響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
紅色基因鑄就精神坐標
在渦水之濱,新四軍淮上辦事處舊址紀念館靜靜矗立。
1999年2月,龍亢當地在辦事處的原址上開設了紀念館。近日,記者來到紀念館。經過保護修繕的磚木建筑內,全館共有八個展室,數以百計的革命文物與歷史照片,完整了串聯起1939-1941年間彭雪楓將軍率部開辟淮上抗日根據地的崢嶸歲月,并展出了鈕玉書、王韶、邵嶙崢等270多位淮上革命烈士的英雄故事。
青年學子們在展覽館里學習先輩事跡
從創辦至今,共接待參觀者幾十萬人次。 目前,紀念館已被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國防教育基地、省民族精神代代傳教育基地、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單位等等,是皖北地區重要的紅色文化景點之一。
一墻之隔的龍亢紅色文化街區,建有紅歌文化廣場、烽火歲月場景街區、民俗館、紅色驛站(文創展銷中心)、龍亢酒文化展覽館等,通過著力建強紅色堡壘、系統挖掘紅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經濟、不斷強化紅色治理,逐步把龍亢村建設成為紅色文化主題村莊。
向西十里的支嚴村,其“尋星之路”主題游線正以其獨特的魅力煥發著新的活力。支嚴村黨支部書記劉瑞熱情地介紹,該村巧妙地依托板橋集戰役臨時指揮所遺址和武狀元紀念館這兩大歷史文化瑰寶,不僅讓游客得以近距離感受那段烽火連天的革命歲月,還能感受到武狀元們的英勇與豪邁。
綠色生態激活發展動能
與紅色熱土相呼應的,是龍亢農場萬畝良田涌動的科技浪潮。這個創建于1959年的“農墾明珠”,如今已建成國家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在農業物聯網中心,大屏幕上實時跳動著溫度、墑情等20項田間數據,無人駕駛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智能裝備讓“云端種地”成為現實。近年來,該農場還在主推統一經營,不僅可以優化管理模式、提高產量和質量、促進產業發展,還可以助推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農業統一經營以來,累計完成農業生產“大托管”面積25.88萬畝(其中流轉2.7萬畝,托管23.18萬畝)。
近年來,懷遠縣政府與龍亢農場公司簽訂《綠色農墾生態示范區建設合作協議》,打造從現代農業示范區、綠色食品加工示范區、能源革命示范區、生態小鎮示范區(懷遠縣龍亢副中心),投資總額約55億元,投資期限5年,整體規劃,分期實施。這標志著,墾地融合發展進入了一個嶄新歷史階段。
沿著鄉間小道步入黃洼村,空氣里彌漫著竹篾的清香。黃洼村是一個具有幾百年歷史的村落,村落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一片竹林,不時能看到村民在門前屋后進行竹編的場景?!拔覀兇迨且粋€以竹編出名的村落,竹編已售賣到山東、江蘇等地?!痹摯妩h支部書記王二良介紹,目前該村每年生產15000個籃子,銷售額30萬元,有力地提高了當天老百姓的收入。
融合發展催生蝶變效應
“我們正構建‘紅色研學+綠色休閑’的復合型旅游體系?!辨傸h委書記王嵩介紹,通過串聯紅色遺址與生態景觀,全鎮旅游綜合收增長明顯。數據顯示,2024年,龍亢鎮接待游客6萬人次,帶動農產品銷售超52萬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6 萬元。
如今,紅色底蘊與綠色動能的雙向奔赴,讓這座淮上古鎮煥發全新活力,龍亢鎮正在紅綠交融的畫卷上,書寫著新時代的鄉村振興答卷。(謝勛章 吳紅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