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場上呼聲震天,賽場外產業興旺,賽事后延伸服務……近年來,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魏莊鎮堅持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導向,將火熱的“村BA”鄉村賽事轉化成為民辦實事的長效平臺,通過建立“賽事搭臺、群眾唱戲、發展惠民”的可持續機制,探索農文旅體融合發展新路徑,走出一條獨特的鄉村振興之路。
魏莊鎮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興奮地向記者展示他的“小賬本”:“系列賽事以來,魏莊鎮共接待游客14.5萬人次,帶動周邊(包括縣里和鎮里)餐飲13000人次、住宿2000人次,收益20余萬元,帶動白蓮坡貢米、胡巷瓜蔞子、五岔燒全雞等農副產品增收30萬元,對于我們這樣一個沒有大山大川的皖北小鎮來說,難能,所以可貴?。 ?/p>
魏莊鎮創新“賽事+產業”聯農帶農模式,把胡巷“村BA”打造成為集體育競技、文化傳播、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綜合性品牌賽事,將“賽事流量”轉化為“經濟增量”。重要賽事舉行期間,賽場周邊各類特色市集熱鬧非凡,從地道的小吃、手工藝品到本土農產品,各式各樣的攤位應有盡有,形成了“看比賽、游鄉村、品美食、購特產”的一站式旅游模式。
在收獲真金白銀的同時,魏莊鎮以“村BA”主賽場為契機,培育了廣場舞隊、鑼鼓隊等12支群眾文體隊伍,全力構建“1+N”文體服務體系。建立“體育委員+文化管家”制度,由村干部包保指導,聯合鎮文化站、學校、企業等共建單位,2024年共開展“我們的村晚”等群眾性活動38場,實現月月有賽事、周周有活動。
更重要的是,針對群眾反映的文體設施老化問題,魏莊鎮實施“體育惠民”專項行動。通過入戶走訪收集意見建議,完成了籃球場智能化改造,并增設夜間照明系統、智能記分設備。同時修建移動廁所,改造停車場,解決賽事期間如廁難、停車難問題。針對群眾反映的“雨天積水”“夜間照明”等歷史遺留問題,魏莊鎮借賽事籌備契機實施系統性改造,建立“門前三包+積分管理”制度,實現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
魏莊鎮深挖“籃球+”文化內涵,凝聚起鄉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該鎮創新“賽事+村史”模式,在賽場周邊設置鄉賢文化墻、農耕文化長廊,讓年輕球員擔任文化講解員,使賽事成為傳承鄉土文化的重要載體。通過一系列文化體育活動,喚醒廣大農民群眾尤其是青年朋友的鄉愁記憶,村民不僅享受到了運動的快樂,更在參與過程中體會到家鄉發展帶來的實實在在的好處,激發參與村級事務積極性,增進文化自信與認同。
與此同時,魏莊鎮建立起“板凳議事會”制度,在賽事間隙組織村民商議村級事務,累計解決矛盾調解等問題29件。培育“銀發調解隊”“青年志愿服務隊”等自治組織,開展“最美球員”“文明家庭”評選,推動形成“大事一起干、好壞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治理格局。
據介紹,魏莊鎮胡巷籃球隊先后榮獲安徽省總冠軍、全國8強。2024年10月,在“村BA”球王爭霸賽全國總決賽中,胡巷隊代表安徽斬獲全國季軍。在實踐中,魏莊鎮逐步形成“體育賽事牽引、民生服務筑基、產業發展支撐”的鄉村振興新模式。下一步,魏莊鎮將深化“村BA+”體系建設,配套實施“全民健身設施提質”“鄉土文化弘揚”等工程,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好惠及全體村民,打造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示范樣板。
通訊員 段丁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