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何沛 文/圖)鼓點鏗鏘,彩綢飛舞。2月11日至2月12日,在陜西榆林舉辦的“非遺賀新春 古城過大年”全國秧歌展演上,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花鼓燈驚艷亮相。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作為演出團隊,與全國各地的秧歌隊一起為廣大市民和游客獻上了一場融合傳統與創新的秧歌盛宴。
除了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此次全國秧歌展演邀請了14支具有地方特色與民族風情的省外秧歌藝術團,來自俄羅斯、保加利亞、泰國、韓國的4支舞蹈團隊以及榆林市當地19支秧歌藝術團,超過3000名演員參演。
展演現場,安徽花鼓燈歌舞劇院的演員們身著傳統服飾,個個精神飽滿,伴隨著鏗鏘的鼓樂聲翩翩起舞,舞步或輕柔或迅捷,表演場面熾熱歡騰,濃郁的地方特色將花鼓燈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獨特魅力展現得淋漓盡致,也將歡樂喜慶的氛圍和熱情洋溢的感情傳遞給每一位在場的觀眾,以精湛的表演贏得了陣陣掌聲和歡呼聲。
花鼓燈是安徽省優秀的民間藝術,也是漢民族舞蹈的典型代表之一,有著“淮畔幽蘭”的美譽。2006年,安徽花鼓燈榮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不僅是對其藝術價值的極高贊譽,也是對其文化傳承與保護工作的有力支持。
“能代表安徽參加全國秧歌展演,向全國人民呈現我們蚌埠的非遺傳承項目,演員們都非常自豪。通過這次展演讓全國人民認識花鼓燈,記住安徽蚌埠。”安徽省花鼓燈歌舞劇院院長劉芳表示。
俗話說:“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痹诨春哟蟮厣?,有多少村落就有多少個燈班,這里號稱是“千班鑼鼓百班燈”。花鼓燈是淮河人蓬勃生命力的象征,它已成為淮河人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花鼓燈的重要發源地,近年來,蚌埠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用舞蹈和鼓聲傳遞著百姓的生活情趣,講述著動人的民間故事,讓花鼓燈這一古老的民間藝術在新時代煥發奪目光彩。
“近年來,蚌埠積極挖掘優秀非遺傳承項目和傳承人,多次開展非遺為主題的演出、活動、展覽等。蚌埠花鼓燈在國內外大小演出中也是屢受好評,向大家展示了中國民間舞蹈的獨特魅力。”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發力,加大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推廣力度,通過更多形式多樣的活動,讓花鼓燈等傳統文化煥發新的生機,走向更廣闊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