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蚌埠網訊 6月2日至3日,中宣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安徽主題采訪活動走進蚌埠,來自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安徽日報等中央和省直媒體的近50名記者對我市進行深入調研采訪,報道蚌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和經驗探索。
科技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
2日下午,采訪團第一站來到安徽帝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觸摸屏、電子紙、穿戴VR……展廳內,一件件潮流電子產品引起了記者們的極大興趣,大家頻頻舉起話筒、拿起設備采訪,有人還現場體驗起來。
作為一家高新技術企業,帝晶光電堅持以創新增強企業競爭力,在原有顯示領域內不斷圖片,持續推進新領域產品應用和技術提升,以差異化和創新性擴大客戶群,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
創新一直是蚌埠最本質的基因、最顯著的優勢。我市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持續壯大高新技術企業隊伍,著力培育引進創新人才,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著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科技創新策源地,把創新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發展優勢和競爭優勢,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向優向好。
走進蚌埠創新館,記者們通過模型、藝術裝置、數字沙盤以及聲光電等多媒體形式,深入了解蚌埠的創新歷程、創新產業成果、創新動力與創新未來,一項項出自蚌埠的創新成果令大家驚嘆。
“通過采訪我們了解了珠城從一個老工業城市蝶變為新興產業高地的過程,在創新館看到了最新的創新產品和科研成果。”中國青年報安徽站記者王海涵說,自己切實感受到了蚌埠對創新的重視,同時也了解了蚌埠如何大力創優營商環境、開展雙招雙引工作,以及對創新創業的支持。
“靚淮河”打造最美淮河岸
南北分界線,最靚淮河岸。6月3日上午,采訪團成員來到“靚淮河”工程現場,沿著工程建設路線一路觀覽,被“堤固、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生態美景深深吸引,不時舉起手中的設備拍攝。
從“治淮”到“靚淮”,隨著“靚淮河”工程的持續推進,蚌埠與淮河相伴而生的故事又續寫了新篇章。工程按照“一川清、兩岸靚、三脈通、四態合”的總體規劃和“一河、兩岸、四區、五線、十九景”的具體布局,全面優化主城區淮河防洪交通生態體系,打造“河湖親清兩岸綠”美麗生態樣板。
行走在蜿蜒延伸的健身步道,記者們認真聽取介紹,詳細了解龍子湖樞紐工程、龍子河口濕地公園等重要節點工程建設情況,記錄下工程最新進展,感受“一水激活經濟多業態、一水提升城市多功能”的治理效果。
新華社記者賈雨田說:“‘靚淮河’工程讓我們看到了生態保護的蚌埠實踐,今天的采訪對于我們來說也是一場見證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打造千億級傳感器產業集群
中國(蚌埠)傳感谷是省委、省政府重點支持建設的智能傳感產業集聚區,與合肥“聲谷”、蕪湖“視谷”并稱安徽省人工智能產業“三谷”。園區緊扣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產業發展趨勢,搶抓國際國內產業鏈重構窗口機遇,圍繞MEMS晶圓制造能力構筑核心優勢、延伸產業鏈條,著力打造自主可控、芯體最多、傳感器種類最全、產值超千億的傳感器產業集群,形成國內一流、世界知名的中國(蚌埠)傳感谷。
3日下午,采訪團來到中國(蚌埠)傳感谷綜合展廳,參觀了“世紀變局”“時代大勢”“城市機遇”等展區,感受傳感器產業“芯”之美麗,了解蚌埠傳感器產業定位、發展遠景和推進情況。隨后,記者們來到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進行現場采訪,走進生產車間,與企業負責人深入交流,了解企業生產經營、科技創新等情況。
“蚌埠創新平臺優勢突出、人才儲備豐富、營商環境優越,蚌埠傳感器產業會得到更大的發展?!惫饷魅請笥浾叨∫圾Q說,“我們會繼續關注中國(蚌埠)傳感谷的發展,推出更多報道?!?/span>
在為期一天半的集中采訪中,記者們通過各媒體“兩微一端”等新媒體平臺,以文字、圖片、短視頻、Vlog等形式邊采邊發,反映蚌埠發展變化和建設成就,同時也為蚌埠高質量發展點贊,祝愿珠城越來越好。(記者 吳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