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尤靖文 通訊員 凌義樂 文/圖
從軍16年,他不忘戰友情,傾心盡力為傷殘戰友和烈士子女排憂解難,先后為3位戰友烈士子女捐款5萬余元,資助其中2名烈士子女考上大學;
退休后,他成了青少年的“守護人”,探索“六位一體”未成年人維權模式,10余年間與25名學生結對幫扶,捐款10余萬元,點亮困境學子希望之光;
古稀之年,他依舊活躍在宣講一線,先后開展理論宣講、國防教育宣講活動480余場,受眾20萬人,傳承紅色基因,播撒“紅色種子”。
從“橄欖綠”到“檢察藍”,再到“志愿紅”,固鎮縣人民檢察院退休干部、安徽省退役軍人紅色宣講團成員王健用實際行動不斷書寫著助人為樂的精彩人生,先后榮獲“老山作戰模范干部”“全國檢察機關人民滿意檢察干警”“全國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工作者”“安徽最美退役軍人”等榮譽稱號。
日前,中央組織部印發關于表彰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決定,由“安徽省最美退役軍人”王健發起和帶領的蚌埠市固鎮縣“五老”法律志愿服務工作室獲“全國離退休干部先進集體”稱號。
義助軍屬 延續戰友情誼
王健出生于一個革命家庭,從小耳濡目染,紅色的血脈在他的心中賡續綿長。1974年,王健參軍入伍,并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6年到1988年,他帶領某團炮兵營到云南老山前線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一次敵人突然炮擊中,8連政治指導員朱某某把連長和3名戰士推進只能容下4人的洞內,自己用身體堵住洞口,壯烈犧牲??删驮诓痪们埃拥诫妶蟮弥畠撼錾?,這也成了他人生最大的遺憾——與剛出生的女兒天人永隔。
“永遠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戰友,要替他們照顧好家人,這才是對戰友最大的告慰?!睂υ阶孕l反擊戰結束后,王健便發動十多位戰友,每年固定拿出一個月的工資600元,幫助朱某某的妻子渡過難關,這一幫就是26年。
當得知一位受傷戰友退伍后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他發動12位戰友,每人資助2000元,幫助戰友搭建養雞場創業;他個人為3位戰友烈士子女先后捐款5萬余元,資助其中2名烈士子女考上大學;他時常走訪看望傷殘戰友、犧牲戰友親屬,竭盡所能幫助他們解決醫療救助、孩子參軍就業等30余起……
從軍16年,王健先后4次立功、18次受獎,并受到云南“前指”通令嘉獎,獲“老山作戰模范干部”稱號。
奉獻余熱 用愛溫情守護
1989年,王健轉業到檢察院工作,至2014年5月退休。從檢20余年來,他從一個法律的“門外漢”逐漸蛻變為“全國檢察機關人民滿意的檢察干警”,先后帶頭偵破一批職務犯罪案件。
“愿不愿意發揮余熱,參與關工委‘五老’宣講團工作?”退休,對于許多人來說,意味著職業終結,而對王健來說卻是嶄新的開始。
從那以后,他更忙碌了。作為固鎮縣關心下一代“五老”宣講團副團長,他以青少年為子,以縣檢察院為家,全身心撲在關心下一代事業上,幫助引導青少年學生成長成才。他學會利用門戶網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平臺資源,加強對青少年宣傳教育,主動參與學校法治主題班會,通過現場互動、案例小討論,搭建與家長、學校相互溝通的輔導幫扶的橋梁。
在固鎮二中的一次宣講中,王健認識了“背著母親上學”的王璐,王健被其事跡所感動,多次前往王璐家中看望慰問,送去衣物和學習用品,同時還發動身邊的愛心人士一起資助,直到王璐大學畢業。后來王璐被評為孝老愛親類“中國好人”,大學畢業后,王璐感恩一路幫助過她的人,開始以善行回報社會,將曾經得到的愛心,傳遞給有需要的人。
“資助一名困境學子,就是播種一個希望、改變一個命運、溫暖一個家庭?!蓖踅〕Uf,10余年間,他與25名學生結對幫扶,在思想上關心、學習上指導、生活上幫助、心理上支持,捐款10余萬元資助貧困學生,從“橄欖綠”到“志愿紅”,他以志愿者身份繼續書寫著精彩人生。
不忘初心 播撒“紅色種子”
“父輩們英勇抗戰的故事、與戰友們一起守護祖國的經歷,無時無刻不在鞭策著我前進。”雖然已經是頭發花白的老人了,但身著舊時軍服的王健,走起路來依然虎虎生風。他認為,作為退役軍人、退休干部,有義務也有責任去把這份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王健主動申請加入安徽省退役軍人紅色宣講團,在固鎮縣國防教育基地、烈士陵園擔任義務宣講員。他深入基層開展調研,選課題,找素材,結合主題教育,精心制作文字、圖片、PPT課件,走進機關、單位、鄉鎮、企業、學校、軍營開展宣講活動。
2020年,王健參與組建退役軍人“戰旗”志愿服務隊,發揮退役軍人組織優勢,開展理論宣傳、慰問抗美援朝老兵、老復員軍人、烈士子女、病故軍人遺屬活動。
近年來,王健作為省、市、縣理論宣講團成員,走進基層,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開展理論宣講、國防教育宣講活動480余場,受眾20萬人。
如今,古稀之年的王健依舊積極參加各類社會公益活動,他笑著說:“咱退役老兵,在哪里都不能掉鏈子,我要爭做一塊兒有用的磚,哪里需要往哪里搬。”
蚌報快評
情懷 信念 責任
龐貴軍
今天的《改變的是顏色 不變的是初心》新聞報道,編者看后感慨萬千!
從橄欖綠的軍旅生涯,邁入檢徽閃耀的檢察隊伍,再到投身志愿服務的志愿紅海洋,服裝色彩的轉換,勾勒出王健一段段不凡人生軌跡。
面對社會巨變帶來的一次次沖擊,他,是如何保持熾熱初心始終熊熊燃燒,而未曾有一絲絲黯淡的呢?
先后為3位戰友烈士子女捐款5萬余元,資助其中2名烈士子女考上大學;與25名學生結對幫扶,捐款10余萬元;開展理論宣講、國防教育宣講活動480余場,受眾20萬人……
初心易得,始終難守,于漫長歲月中錨定航向、堅毅篤行,背后是源于靈魂深處的磅礴力量。
熾熱的家國情懷是堅守初心的源頭活水。在橄欖綠的軍旅中,不懼槍林彈雨保家衛國,于檢察藍的崗位上,為法治清明殫精竭慮,到志愿紅傳遞溫暖,王健以國之所需為奮進坐標,將個人理想融入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追求之中。
堅定的理想信念宛如暗夜北斗。從戰場到職場,從風華正茂到鬢角染霜,面對功名利誘、挫折磨難,是堅定的理想信念賦予王健跨越重重關山,朝著既定目標穩步邁進,在歲月淘洗下愈發純粹。
對責任的敬畏之心恰似錚錚戒尺。穿上制服,肩扛使命,在其位謀其職,從關乎生死的戰場到定分止爭的公堂,再到服務社會的基層一線,王健敬畏責任,慎之又慎,不斷精益求精、守正創新,用點滴作為為初心添彩。
家國情懷的滋養、理想信念的指引、責任敬畏的鞭策,初心,在王健心靈沃野扎根,長成參天大樹,把擔當踐行于行,書寫出不負時代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