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匠一條街坐落于張公山北公園東側,其全長約120米左右,自1984年第一家鐵匠鋪在此開啟打鐵生涯,歷經四十余載風雨洗禮,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過去,街巷周邊環境十分惡劣,路面崎嶇不平、坑洼遍布,雜草叢生,垃圾堆積如山。打鐵鋪子隨意占道經營,不僅阻礙了交通,也給居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不便。
禹會區緯四街道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秉承“打鐵還需自身硬”的鐵匠精神,將鐵匠一條街提升改造成鐵藝巷,實施道路綠化、亮化、硬化工程,修建鐵藝文化宣傳陣地,完善鐵匠經營管理,修建小型休閑廣場,設置健身器材和休息座椅,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符號,重塑鐵匠一條街的輝煌。
緯四街道聯合禹會區住建局、區文旅體局等部門,總投入資金120萬元,對鐵藝巷進行全方位升級改造。在改造過程中,以環境治理為依托,貫穿鐵匠文化,通過規范打鐵鋪經營,將鐵藝巷打造成一個集文化傳承、休閑觀光和經濟發展于一體的新型街巷,實現“顏值、內涵”雙提升。改造項目收集了大量的鐵藝歷史資料,結合鐵藝特色,設計了3處系列雕塑,凸顯了鐵藝文化內涵。其中,6.5米高“鐵藝項”景墻不僅突出了鐵藝巷特色,還成為了整個景觀的標志性建筑。東側設計了 6處小屋作為鐵匠小鋪,為打鐵匠人們提供了遮風擋雨的庇護所。
與此同時,街道對鐵匠鋪展開了全面且細致的規范經營行動,對打鐵設備進行檢查,向鐵匠們強調在生產過程中需遵守的環保和安全規定,確保鐵匠合法、合規經營。組建志愿服務隊每周定期清理小巷路面上的雜物、垃圾,給居民營造一個整潔、舒適的小巷環境,增強居民幸福感。
回首過往,鐵匠們游商占道、使用危險打鐵設施的現象早已一去不復返?,F在的鐵藝巷既保障了街巷的秩序井然,提升整體形象,又為鐵匠鋪的合法、合規經營,長遠、穩健發展筑牢了根基,開啟傳統鐵藝行業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