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通訊員 劉夏 蔣欣羽)近年來,張公山街道持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以整合資源、創新服務、培育品牌為重點,聚焦群眾需求,傾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升級版”,激活服務群眾“末梢神經”。
整合陣地資源。張公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持續落實“五聯五進”,持久提供便民服務與豐富的文化活動,將紅色品牌、張公山印象、非遺文化傳承等元素整合進文明實踐所,打造一站式生活服務“十米微集市”,涵蓋托幼服務、便民理發、感悟非遺、傳遞“珍珠”文化。街道下轄8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激活社區治理新動能。
創新服務載體。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協同”,依托街道“紅心365”工作平臺,利用已有的文明實踐隊伍加強與轄區共建單位、企業、商戶的聯系合作,形成“商圈共治聯盟”,定期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明實踐活動,多層次滿足居民需求。開通微信視頻號,每周發布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最新進展和成果,深受居民歡迎認可。通過“學習強國”、《蚌埠日報》等新聞媒體,加大文明實踐所站活動宣傳,拓寬文明實踐學習渠道。
培育特色品牌。持續深化特色品牌打造。從文明實踐項目創建、公益組織培育、先進典型挖掘等方面入手,培育“張小苗”呵護幼苗、紅色90后志愿服務隊、尋美非遺、角落里理發及張公解憂等一批特色品牌。充分利用吳灣社區和張公山社區提檔升級的文明實踐陣地,形成示范引領,促進轄區各所站有場所、有隊伍、有項目、有活動、有機制,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