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首席記者 陳瑤 通訊員 孔宇 周勇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需,我有所為。從去年下半年來,蚌山區湖濱社區中心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緊盯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全面提高社區綜治中心實戰水平,做實基層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把社區綜治中心打造成矛盾糾紛化解的“和諧橋”,網格治理的“導航器”,群眾心中的“解憂室”,護航轄區平安和諧穩定。
在湖濱社區中心,大家都知道,矛盾糾紛化解的“溶解劑”就是一個特別有效的“1-2-X”工作法。這個看似簡單的數字背后,是社區中心工作者們心血的凝聚,是基層社會和諧的堅實保障?!?-2-X”工作法,即在糾紛當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礎上,按照網格級走訪不低于1次、社區級調處不低于2次、社區中心級調解直到化解為止(X)的調解步驟,把矛盾化解在基層,讓糾紛消弭于萌芽。
環環發力,打好調解“組合拳”
“調解不拖延,矛盾就能化解在萌芽階段?!焙I社區中心黨工委負責人鮑合洋,湖濱社區中心通過實施“1-2-X”工作法,走訪、調解、化解各環節密切配合,確保每一起糾紛都能迅速得到解決。這種方法不僅科學高效,還特別注重從根本上防止糾紛“反彈”。
蘭凌御府小區的業主周先生因房屋質量問題與物業公司產生矛盾已久。去年,周先生在投訴中稱,因房屋質量問題多次向物業反映,但一直未得到滿意回復。周先生也因此三年沒有繳納物業費。分歧與沖突導致溝通渠道不暢,問題難以解決。
網格員王紅了解到周先生的訴求后,主動介入進行協調,充分聽取雙方的意見和訴求,協商合理的解決方案。但雙方積怨已深,調解難以推動,之后由社區調處,仍進展艱難。問題被移交到社區中心矛盾調解中心調解。
人民調解員段鳳寶在調解過程中,仔細梳理各方責任,注重引導雙方換位思考、相互理解,雙方各退一步,努力縮小分歧,找到解決方案。最終雙方達成了物業公司及時整改,并且一次性打折收取業主三年物業費用的協議。這場歷時3年多的物業矛盾得以解決。
2024年11月以來,湖濱社區中心按照《湖濱社區中心12345市長熱線投訴暨物業管理問題投訴控增量減存量專項工作方案》要求,開展專項行動,至今已調處矛盾糾紛45起,化解1年以上矛盾糾紛5起,簽署人民調解協議書21份,不僅解決了矛盾糾紛,化解了居民們心中的“疙瘩”,也為大家帶來了更加溫馨、和諧的居住環境。
門前解憂,搭起社區“和諧路”
去年11月,菱湖小區四期內,有業主因養鴿與樓下酒店經營戶產生糾紛,涉事雙方一度非常沖動。菱湖社區網格員王沙沙第一時間上門摸清基本情況,為后續調解提供了第一手資料。社區級調處多次,安撫雙方激動情緒,避免發生過激行為。社區中心矛盾調解中心介入后,根據前期摸底調處情況,人民調解員多次上門,采取“背靠背”的方式進行現場調處,經多輪調處,雙方最終達成和解協議。
“我和樓下酒店不見面,調解人員就來來回回在我們之間不停走訪,沒想到問題居然說通了。后來鄰居再也沒鬧過意見?!别B鴿子的業主鄭先生說,自己曾一度以為和鄰居之間會有一場“硬仗”,沒想到調解人員春風化雨,做通了鄰里間的工作,自己現在和鄰居們的關系也融洽了很多。
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湖濱社區中心創新投訴糾紛快速反應機制,通過12345為民服務熱線、每日警情通報、綜治中心等渠道,及時掌握矛盾糾紛,切實做到“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中心、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各級調解人員及時跟蹤了解當事人心理、家庭、社會表現等狀況,全面提高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成效。一旦出現矛盾糾紛,社區中心立即通過“一對一”或組“調解團”等方式上門開展調解,確保每起糾紛“事事有人管,事事有結果”。
以情動人,解開鄰里“千千結”
調解工作不是簡單地說服教育,而是依靠團隊的力量,既要找到解決問題、消弭矛盾的關鍵,又要讓當事人從心理上接受、認可,使得鄰里關系能夠被修復。為此,湖濱社區中心組織了包括網格員、調解員、法律援助人員等多方力量,確保每一項調解都能精準落地。
去年12月,帝景瓏灣小區業主黃先生因封閉入戶連廊與隔壁鄰居產生糾紛。該事件經過網格走訪、社區調處后,上報社區中心矛盾糾紛調處中心。
“這么好的房子,兩家門挨著門,又都姓黃,真是難得的緣分,大家和睦相處,把日子過好了,比什么都重要?!比嗣裾{解員登門調解時,想方設法緩和兩家的關系。
當涉事業主提出,因工作原因,只有休息日才有時間。矛盾糾紛調處中心立即安排工作人員周末進行調解,涉事業主十分感動。在最后一次調解時,經過調解人員3個小時的釋法析理、說服勸解,雙方同意簽署《人民調解協議書》,雙方矛盾順利化解。
湖濱社區中心黨工委負責人鮑合洋表示,社區中心始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前沿作為首要任務,未來將繼續充分發揮好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預防化解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積極解決好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深化糾紛化解便民舉措,實現一站式、低成本、高效率解決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