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周芳林 通訊員 朱紅 文/圖)近日,我市援疆教師孫亮收到一封溫暖“感謝信”。不僅致力于提升學生文化素質,還熱衷傳播大禹文化,化身文化交流的溫暖使者。
課堂教學。
孫亮是蚌埠市龍子湖實驗學校的一名老師。今年,他背起行囊,踏上前往新疆支教的征途。從淮河之畔到天山腳下,陌生的教學環境、多元的學情,都是擺在眼前的難題,也讓他有了更多的思考與創新。
課堂上,孫亮老師別出心裁,將傳統語文教學與趣味活動深度融合。古詩詞晦澀難懂,他就組織“詩詞大會”,讓孩子們分組競賽、角色扮演,在歡聲笑語中感受古典韻味;作文寫作令學生頭疼,他便帶著大家走出教室,觀察生活百態,用腳步丈量世界,再把靈感落于筆尖。就這樣,原本沉悶的語文課,成了孩子們每天最期待的時光。學生們的成績也有了進步,僅一個學期,孫亮所帶班級語文平均分提高了18分。
在校園之外,孫亮老師還是文化交流的溫暖使者。他帶著學生了解家鄉蚌埠的大禹文化,讓學生們了解到,蚌埠這顆淮河畔的明珠,是大禹劈山導淮、安邦定國之所,被譽為大禹文化之鄉。
孫亮和學生們在一起。
“孕育了眾多璀璨的文化瑰寶,其中大禹文化便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孫亮說,講好大禹文化故事,讓孩子們知道,在華夏大地的悠久歷史長河中,有這樣一位英雄,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與肆虐的洪水搏斗,最終為人民帶來了安寧與希望。
他也和學生們一起,興致勃勃地參與新疆民俗體驗,學習當地的文化與習俗,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一次次互動中生根發芽。
這份堅守與付出,新疆的師生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近日,一封飽含深情的感謝信跨越千里而來,寄到了蚌埠市龍子湖實驗學校,信里的一字一句,都是對孫亮老師支教工作的認可與感恩。那不僅僅是一張紙,更是勛章,銘刻著他支教歲月的用心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