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平臺。蚌山區淮河社區中心積極探索新路徑,以“五聯五進”為抓手,不斷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建設走深走實。
雙向奔赴,聯建共建暢通服務渠道
淮河社區中心聚焦一個“實”字,以滿足轄區居民的精神文明需求為立足點,因地制宜開展經常性、面對面、群眾喜聞樂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聯合46個實踐基地、17個實踐廣場,發揮轄區“青年文明號”“紫荊花在綻放”“五色馬甲”“愛心媽媽”等志愿服務組織作用,讓資源在小區疊加、力量在小區沉淀、活動在小區開展。不僅小區網格內設有網格長、樓棟長、物業經理、物業工作人員等,同時,還將共建單位、社會組織、在職黨員等都吸納入到小區治理中。以學雷鋒活動月、“12·5”國際志愿者日等重要紀念日為契機,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共計800余場,服務群眾6000余人次,切實解決好群眾的“微小事、揪心事、困難事”。
同心共情,凝心聚力共享實踐陣地
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淮河社區中心吸納文藝能人剪紙非遺傳承人吳桂蘭打造剪紙非遺課堂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同時,以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為依托,17家社區聯合物業公司廣泛開展優秀電影播映、文藝匯演、廣場舞、體育比賽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群眾性主題文化活動,共計300余場。在深化“好人成名人、名人做好事”主題實踐,積極組織中國好人沈智配、安徽好人劉安平等各級各類典型人物走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利用座談交流宣講的形式,結合親身經歷講故事,活動次數達到50余場,溫潤群眾心靈,滋養道德情操。在每月開展的理論宣講活動中,社區中心及轄區社區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將人民群眾“點單”與志愿服務“配單”相結合,通過“講(政策解讀)、幫(結對幫扶)、教(傳授技能)、育(培訓骨干)”等形式,變“照本宣科”為“互動交流”,讓居民聽得懂、喜歡聽的形式傳播下去,讓理論宣講“接地氣”“冒熱氣”“有人氣”。
下一步,蚌山區淮河社區中心將繼續整合資源,利用“五聯五進”活動,充分發揮社區陣地和服務的優勢,結合自身特色,深化居民友好型社區,讓居民們真切感受著社區的友好、貼心,使社區大環境更加整潔優美,居民文明素質不斷提高,社區氛圍更加和諧溫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