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通訊員 楊德泉 蔣欣羽)馬城鎮黃郢村坐落在郁郁蔥蔥、山靜林幽的大洪山腳下,是迄今為止皖北保存最好的古圩寨,并于2022年入選蚌埠市第六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近年來,黃郢村深挖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以紅色文化引領鄉風文明建設。
建好紅色陣地。黃郢村承載著厚重的歷史,也銘刻著一段悲慘記憶,村內憶仇巷、血淚溝、東古井、南圩門等日軍大屠殺遺址被保護利用為紅色教育設施。建造黃柏郢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讓村民親身走進那段沉重的歷史,近距離感受革命先烈們的英勇抗爭精神,一段段真實感人的紅色記憶潤人無聲。手繪200米黃郢古寨歷史墻畫,直觀融入村民日常生活,浸熏人心。村民自發捐資建造地標石牌坊,彰顯著對家園的深厚情感。
講好紅色故事。在打造集“黨性教育”“愛國教育”為一體的教育基地同時,村黨支部探索“課堂+基地”教學模式,圍繞“重走一段遺址、歌唱一首紅歌、重溫入黨誓詞、聆聽一個革命故事、感受一次初心使命”“五個一”主題,組織黨員群眾和學生定期開展紅色教育活動,讓紅色革命精神傳承持續走深,用紅色基因激活黨員干部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用活紅色資源。大樹下、廣場上、展陳館……黃郢村把紅色文化融入鄉村發展,賦能鄉村振興。借開發紅色資源之機,提升了村民人居環境,并依托大洪山林場生態修復以及旅游業態興起,黃郢村其貌不揚的“土疙瘩”紅薯,成為村民們的“金果果”,讓農民的腰包一天天鼓起來。紅色基礎內化至群眾的日常生活中,涵養了文明鄉風,依托文明實踐站將黨的理論與紅色故事結合宣講入心,凝聚人氣。傳唱新時代的移風易俗故事和黨的惠民新政,將文明理念融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中。用紅色印記的村規民約傳承賡續革命精神。組建紅色調解隊伍,探索“紅色調解法”,努力把鄰居的爭吵聲變成群眾的掌聲,讓鄉村充滿活力、和諧有序。
“鳥近人家花近客,水含云影樹含煙。”“遺跡斑斑存國恥,古村處處沐春風?!豹毺氐募t色文化引領著黃郢村鄉風文明,村民文明素質與幸福指數大幅提升,在新時代的道路上闊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