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報融媒體記者 尤靖文 通訊員 凌義樂
“做好事能加分,做壞事要扣分,自從搞了這個鄉村治理積分制,我們干好事更有積極性了!”近日,記者來到固鎮縣劉集鎮九灣居積分兌換超市,幾名村民正在用自己的積分兌換生活用品,村民趙黎明一邊介紹鄉村治理積分制給村里帶來的變化,一邊點開手機里的微信小程序向記者展示他的積分排名。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劉集鎮將黨建引領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積極推行“積分制”,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治理新格局。
“數字化+積分制” 激發鄉村治理活力
“參與志愿服務加分、做好人好事加分、參與集體活動加分……亂丟垃圾扣分、焚燒秸稈扣分、違法亂紀扣分……”在九灣居的鄉村治理積分標準手冊上,加減分項目、基礎分值、加減分因素等都有著明確的標準。
除一些常規的加減分標準外,九灣居還制定了一些特色的加減分標準。“在抖音、微信、快手等自媒體平臺宣傳推廣我居的哪吒展覽館也可以加分,在線上即可完成積分申報、審核、公示等工作!”九灣居鄉村振興專干劉連妹介紹。
依托“共進劉集·幸福積分”積分制小程序,村民從積分申報到積分兌換,實現全流程線上操作,系統自動賦分、積分實時展現,解決了積分統計量大、事項雜、評分即時化等難題,既方便了群眾參與積分制,又確保了積分公正透明。
記者了解到,每1分積分等值人民幣1元,雖然不兌換現金,但村民們可以憑“積分兌換券”或通過手機積分APP支付碼到“積分兌換超市”兌換日常生活用品。
眼下,正值秋季田間管護的關鍵時期,董廟村組織委員張公達和村民們正在村集體土地上忙碌,“積分制”讓村民們積極參與到村公共事務中來。
“‘積分制’調動了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把人心聚在了一起?!痹趶埞_看來,通過推行“積分制”,黨組織搭建了聯系群眾的新紐帶,讓干部知道群眾在想什么,讓群眾知道干部在干什么,增進了理解和信任,逐步形成從“袖手看”轉變到“動手干”的社會治理局面,實現了群眾愿意向黨組織靠攏,黨組織說話群眾愿意聽、跟著干的良好局面。
“村民們互幫互助,村里就主動給加分,日積月累村民之間的關系也更和諧。”經星家庭農場負責人孫經星在董廟村承包了100多畝地,每年他都會主動為有意愿的村民集體購買農資?!稗r資統一購買,價格更優惠,平均每畝地每年能省下來近50元的種植成本?!睂O經星解釋。
互幫互助加10分、參與志愿服務加15分……孫經星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積分明細一目了然。前些日子,他還用積分兌換了一瓶洗衣液。“積分能兌換不少生活用品,東西雖小,但是意義不一般?!睂O經星笑著說:“現在,我們都養成了‘村里有事、我就參與’的習慣?!?/p>
拓寬共富路徑 “積分制”為幸福生活加分
行走在劉集鎮高皇村的廣袤田野,一壟壟堆起的紅薯,整齊連片地躺在剛剛翻挖完畢的土地上?!敖衲晡曳N植了1000多畝紅薯,從目前的采挖情況來看,又是個豐收年,”秦帥介紹,這些紅薯將被加工成紅薯糖、紅薯粉等產品售往全國各地。
幾年前,在江蘇上班的秦帥回鄉創業,創建安徽田中谷聲有限公司,從事紅薯種植、加工、銷售等業務。“這幾年村子里的變化,可以說是天翻地覆,村民們的綜合素質也有很大提高?!鼻貛浾勂鸹剜l創業的初心,他告訴記者,紅薯種植是勞動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的用工,“積分制”讓家鄉營商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村莊美、村民富、鄉風好,秦帥在家鄉干事創業也更有底氣。如今,安徽田中谷聲有限公司每年可消耗紅薯3000余噸,年銷售額達1200萬元,帶動近30名村民共同致富。
劉集鎮通過積分制與致富帶動結合起來,引導大戶和鄉土人才建立新型農業經營組織,采取技能培訓和提供就業崗位等帶動模式,帶動更多的農戶參與到產業發展中來。實施積分制以來,全鎮14人返鄉創業,新增合作社和家庭農場116家,帶動群眾就業近1200名,農民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從人居環境整治到涵養文明鄉風,從提高基層治理實效到助力產業發展,劉集鎮以黨建為引領,巧用“積分制”串起了鄉村振興的清晰脈絡。劉集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耀表示,未來,劉集鎮將立足黨建引領,以“小切口”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以“積分制”激活鄉村治理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