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精準解決居民“急難愁盼”,今年以來,青年街道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用活用好“積分+”管理,推行“以服務換積分,憑積分促服務”工作模式,激發黨員、居民、物業等多方參與小區治理的熱情,走出一條以黨建為統領“黨員帶動、群眾主動、物業聯動”的老舊小區物業管理新路徑。
“積分+網格”,夯實老舊小區治理“戰斗力”
青年街道通過實施“積分+網格”管理模式,顯著提升了老舊小區治理的效率和效果。將居民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養老、醫療、社保、水電等民生實事和要事細化納入為民服務的“責任網”,不僅提供了幫辦、代辦和跟辦等多種服務,還通過積分制激勵居民積極參與,確保群眾的訴求能夠在網格內得到及時處理,從而提高辦事效率,實現便捷、暖心的人性化服務。按照“街道黨工委—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四級組織管理架構,將涉及人居環境整治、綜治維穩、文明創建等便民服務事項整合細化入網格服務內容,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治理網絡。
“積分+黨員”,激活老舊小區治理“原動力”
為充分發揮轄區在職黨員優勢,在街道“純粹青年”微信公眾號里開設“智慧社區”專欄,對在職黨員進行實名制登記管理,由社區發布“環境整治”、“打更巡邏”、“文明宣傳”等任務,黨員干部在“青年街道智慧平臺”領任務賺積分,有效組織在職黨員八小時之外更好幫助群眾、服務群眾。同時,鼓勵在職黨員、居民黨員、物業公司的黨員帶頭參與小區衛生維護、“隨手拍”問題、代辦服務、小區設施維修、消防培訓等力所能及的事務中,年底社區對積分高的在職黨員單位黨組織進行反饋、給予表揚。自實施積分制以來,轄區黨員參與小區建設等服務達2822余人次,幫助解決小區建設、環境衛生、基層治理等各類居民訴求142余條。這不僅激發了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還通過黨員的示范作用,帶動了更多居民的參與。
“積分+居民”,凝聚老舊小區治理“向心力”
青年街道將基層社會治理和積分兌換有機融合,用基層事務為居民創造“得分”機會,引導群眾由“要我干”變成“我要干”,最大限度地發揮“積分制”在社區治理工作中的杠桿作用。“隨手拍”、“幫幫團”、“群眾呼聲”等積分項目吸引了居民爭相報名。大家通過參與社區活動、提出合理化建議、拍攝小區不文明行為、參與小區議事協商等方式獲得相應積分。自實施以來,我街道居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顯著提升,活動參與人數從原來的每月20人增加到100人,轄區居民通過積分兌換享受磨剪刀、維修自行車、電動車家政服務、便民理發、免費艾灸等服務,今年以來,街道共計申報各類積分14萬分,兌換服務250余次,消耗積分12.2萬分。
“積分+物業”,提升老舊小區治理“內驅力”
在如今的小區治理當中,老舊小區物業費收取難已經制約了小區發展的腳步,成為社區治理的“絆腳石”,面對這一難題,青年街道將物業管理與積分制相融合,物業公司人員也可以通過提升服務質量、組織社區活動等方式獲得積分。物業公司還可以通過積分平臺反饋的數據分析,了解居民的需求與偏好,從而調整物業服務策略,增強居民對物業的信任和滿意度,不僅提高物業收費率,同時使物業投訴率大幅降低。
現在走進蚌山區青年街道老市委大院、中平小區等多個老舊小區,看到的是增設的愛心座椅、照明路燈、小區出入道閘等硬件設施,墻體粉刷、綠化修剪等方面也都較之前的物業管理有了很大地提升、小區環境面貌整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魏寶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