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料里塞進棉花和中草藥,再用針線一穿一挑,像這樣的小香包,零基礎的村民半天就能學會了?!痹诠替偪h楊莊村王會的家里,十幾名村民正在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藝刺繡工藝。桌子上擺放著的虎頭帽、虎頭鞋、香包等工藝品,正是村民們“新鮮出爐”的學習成果。
村民展示學習成果
“我把老家的房子進行重新裝修,成立了布藝共富工坊,不僅可以帶動村民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還能讓他們學一門手藝?!蓖鯐枪替偪h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藝刺繡工藝”項目傳承人,她告訴記者,農村里的寶媽和老年人較多,一門手藝就可以將村里的“富余勞力”變為“富裕動力”。
在學習班里,村民一邊制作手工藝品,一邊歡聲笑語拉著家常?!懊刻靵碜鍪止ぃ粌H充實了生活,還有所收獲?!睏钋f村村民王勉跟著王會學習了一年多的布藝刺繡,是非遺學習班的“班長”,雖然已經達到了可以把布料拿回家制作的水平,但她還是堅持每天“打卡”學習班,為的就是和姐妹們一起進步。
“不用離開家鄉,也不用太高的技能門檻,還可以照顧家里的老人孩子,這樣的工作哪里找呀!”王勉笑盈盈地告訴記者,村民們制作的手工藝品會由王會進行統一銷售,像她這樣的“熟手”,每個月可以增收2000多元。
產品不愁銷路,大伙自然踴躍參與。目前,楊莊村已有30多名村民參與布藝手工藝品制作。今年前三季度,村里的非遺“學習班”共售賣產品兩千余件。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送就業到村、送增收到戶、送技能到人,村里的非遺“學習班”不僅成為了實現共富的居家式工坊,也為非遺文化傳承注入了活力。
“從小我就對手工感興趣,怎么也沒想到有一天能在自家的村子里‘零距離’地學習傳統手工技藝?!惫鶒偤屯趺慵仁青従右彩呛门笥?,在一次串門中,郭悅被王勉手中精美的布藝刺繡作品所吸引,便在王勉的帶領下來到王會的學習班“拜師學藝”。她告訴記者,如今家里親戚朋友家的布藝小掛飾已經被她全部“承包”了,爭取今年能學會更多的種類,在過年的時候露一手。
老手藝在鄉村煥發新活力,村民在繡出精美作品的同時,也繡出了富裕的幸福生活。王會介紹,未來將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吸引更多村民來到“學習班”,幫助低收入群體實現“自我造血”,讓辦在家門口的“小工坊”成為鄉村振興的新引擎。(融媒體記者 尤靖文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