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治理精度。提升小區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覆蓋治“臟”,加大對小區衛生死角、清掃盲區的保潔。今年以來共開展小區專項整治10次,綜合執法進小區8次,安全檢查5次,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56處,清理飛線充電276根,清理違規停放電動自行車564輛,清理樓道雜物22車。充分利用張公山片區老舊小區配套設施提升改造工程,對街道門口便民停車場實施路面硬化工程,對本轄區6條道路(長豐路、長樂路、長興路、東海路、吳灣路、金瑞巷)進行現行路面白改黑,人行道鋪裝PC仿石磚等改造;對張公山六村塌陷窨井及南門西側墻頭重新施工,用惠民便民的“實事”,切實提升轄區居民生活質量。
釋放文明動能。堅持“黨建引領+多元協同”,依托街道“紅心365”工作平臺,利用已建成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文明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作用,開展“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9場;主題宣講、科學理論學習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5場,文化活動、家風家訓等活動8場。通過道德講堂學典型、各類平臺推典型,加強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學習宣傳;全年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和移風易俗宣傳活動40余次。以文明蚌埠等公眾號為依托,豐富線上陣地建設;加強與共建單位的聯系合作,結合轄區居民特長,組建各類新時代文明實踐隊伍,形成有場所、有隊伍、有活動、有機制的新時代文明實踐陣地,滿足居民各類需求,不斷提升群眾文明素養。
樹立創新標桿。根據年初工作謀劃,持續深化特色品牌打造。從志愿服務項目創建、志愿服務組織培育、志愿服務典型挖掘等幾方面為抓手,重新打造張公山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及張公山、吳灣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培育出“張小苗”、“紅色90后志愿服務隊”“尋美非遺”“角落里理發”等一批特色品牌,其中“張小苗”項目自成立以來累計服務轄區兒童350余人次,蚌埠電視臺也對張小苗暑假公益課堂進行了現場采訪。后期將積極申報年底創新、最美品牌案例,及時總結提煉,做好后續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