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青年街道黨工委堅持以“為老”志愿服務為突破口,聚焦老年人實際所需,實施一系列為老服務項目,推動“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落地,將老年群體的“養老”變為“享老”,打造文明助老新風尚。
貼心服務,助力“無憂生活”。堅持黨建引領,聚焦轄區獨居、空巢、孤寡老人等特殊群體,組織動員黨工委班子成員、機關黨員等下沉社區,開展“敲門入戶 上門服務”行動。聯合青年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家庭醫生簽約,為轄區448名老年人、殘疾人提供“一對一”精準醫療服務。同時為緩解轄區老年人“看病難”的煩惱,積極聯合醫療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為轄區老人提供醫療保健、健康指導以及免費義診等服務20余次,有效緩解老人看病就醫難的問題。
文化惠民,擦亮“幸福底色”。依托轄區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設立老年活動室、舞蹈室、圖書閱覽室、書畫室等功能室,充分整合轄區文化、教育等資源,精心設置書法、舞蹈、民族樂器、形體禮儀等課程,設置健身器材、桌椅、象棋、音響等設施,放置報紙、黨建讀本、雜志等學習資料,保證老年人休閑有場地,娛樂有去處,學習有場所,鍛煉有器械。以傳統節日為契機,編排各類文藝節目,組織文藝匯演近10次,讓社區老人們“學習有場地、表演有舞臺、生命有價值”
余熱生輝,激活“銀發力量”。積極培育社區群眾事務“協管員”,推舉出責任心強、群眾威望高、熱心社區事務的退休老黨員、熱心居民建立“銀發幫幫團”,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幫助化解社區治理難點、堵點問題,當好矛盾糾紛調解員、社情民意信息員、平安穩定巡防員。同樂園社區居民劉奶奶作為“銀發幫幫團”的一員,積極在老舊小區加裝電梯、小區綠化改造、停車管理等社區民生實事上建言獻策。依托“時間銀行”平臺,吸納退休人員充實志愿者隊伍,以高齡老人“派單”,低齡老人“接單”的方式,創新性開展跑腿買藥、陪伴就醫、康復訓練等志愿服務200余次。(李雪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