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體記者 李景
涂山巍巍,淮水湯湯。蜿蜒悠長的淮河,哺育了兩岸珠城兒女,也滋養著蚌埠這顆淮畔明珠。
千里淮河奔騰向東,第一大港蚌埠港百年興旺。蚌埠依淮而生、因港而興,是淮河在安徽境內唯一穿主城區而過的城市。蚌埠港是全國36個主要內河港口之一、淮河流域首個二類水運口岸,四季通航江蘇、浙江、上海等省市,是淮河流域重要的水路交通樞紐港和皖北地區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節點。
金秋時節,碩果飄香。東方潮涌,第一大港蚌埠港向海而興,一幕幕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大美淮畔,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一片繁忙之景,場橋下集裝箱拖車穿梭不停,波光粼粼的河道上,一艘艘貨輪載滿集裝箱踏浪而行,奔赴全國各地。
溯河而上,位于高新區的蚌埠港黃疃窯綜合碼頭工程項目現場,大型工程車井然有序作業中,項目正搶抓進度,為年底碼頭基本建成打下基礎。
蚌埠港集裝箱碼頭(無人機照片)。 融媒體記者 陳昂 攝
2006年,蚌埠新港開港運營,18年彈指一揮間,歷史的長河里,留下了發展的步履深深。2013年,蚌埠新港具備集裝箱運輸功能;2014年,蚌埠港開通至江蘇太倉首條集裝箱航線,千里淮河集裝箱水路運輸實現“零”的突破;2017年,蚌埠港開通至江蘇連云港內貿集裝箱航線,標志蚌埠這個內地城市能直達出???;2019年,淮河流域首個二類水運口岸建成并投入運營,淮河干流首條外貿集裝箱航線——蚌埠至江蘇太倉外貿集裝箱航線開通,蚌埠通江達海更加順暢便捷;2020年,蚌埠港國際集裝箱碼頭被整體劃入中國(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蚌埠片區,現已成為淮河航道上輻射最廣泛、功能最齊全的綜合性港口。
淮河水運事業作為蚌埠發展的重要支撐,近年來發展數據一路高歌猛進,港口吞吐量由2009年的284萬噸增長至2023年的1950萬噸。今年前三季度,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448.83萬噸,與2023年、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0.39%、14.83%;集裝箱吞吐量120137標箱,與2023年、2022年同比分別增長20.08%、61.14%。
“樞紐之城”名副其實,蚌埠港不負江河決心。近年來,通過不斷完善港航基礎設施和以港口為樞紐的綜合交通物流網絡,蚌埠港的航運綜合服務體系不斷完善,蚌埠航運的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2023年以來,大禹港口開港運營,五河港區城南綜合碼頭、長淮衛作業區臨港產業園船舶配套碼頭、黃疃窯綜合碼頭等陸續開工建設?;春痈闪骱降勒?、渦河航道整治完工驗收,澮河航道整治正在開展新湖溝大橋、航道疏浚、護岸等項目施工。我市圍繞《蚌埠港總體規劃(2035年)》,印發《蚌埠淮河航運樞紐建設方案》,進一步完善港航基礎設施和以港口為樞紐的綜合交通物流網絡綜合服務水平,提高淮河黃金水道競爭力。今年上半年,蚌埠港首條內河跨省航線“蚌埠—臺兒莊”正式開通運營,為京杭大運河沿線企業提供運輸新通道,加上開通的“蚌埠—九江”航線,蚌埠集裝箱航線已達10條。
發展的“含金量”如何,深度參與其中的企業最有發言權。
“背靠蚌埠港,我們有決心,更有信心。”上海中谷新良物流有限公司蚌埠辦主任鄭偉業說,中谷海運集團始創于2003年,是國內最早經營內貿集裝箱航運業務的公司之一,現已成為集班輪運輸、綜合物流、船舶管理、實體投資等板塊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實體企業。正是看中了蚌埠港得天獨厚的交通優勢,企業于2015年在蚌埠港設辦事處,與蚌埠港強強聯合,正式以蚌埠港為淮河航運樞紐中心拓展業務,致力于以蚌埠市為主力市場的沿淮上下游區域水路業務開發,大力開發陸改水以及散改集貨物。
得益于蚌埠港規?;母淖?,中谷物流業務從2015年的3000集裝箱吞吐量提升到現在的近4萬的吞吐箱量,目前集團業務已經輻射國內30多個省市150多個港口,下設200多家辦事處及分公司。內貿航線網絡已覆蓋沿海所有樞紐港及長江、西江流域干線港,各條航線均已形成穩定的班輪班次,構建起了東北—華北—西北通道、長江干線通道、西江干線及大灣區通道等“三橫”與國內南北沿海通道“一縱”的大海運、大物流體系。
坐擁千里淮河,志在萬里江海。立足千里淮河第一大港的資源稟賦,蚌埠港正錨定“大港口、大物流、大外貿”的目標,圍繞打造蚌埠淮河航運樞紐奮楫前行,努力形成“一線入海、兩線入江、三線輻射”的樞紐輻射格局,持續擦亮“第一大港”的招牌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