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積分“蚌”發大能量系列報道
編 者 按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基層治理的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今年,省委社會工作部印發通知,部署在全省城鄉基層治理中推廣運用積分制,引導群眾以善行換積分、以積分“得實惠”,激發基層善治活力。
為此,我市快速出臺《蚌埠市城鄉基層治理積分制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并全面推廣積分制,各級各部門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勇于創新,涌現出一批積分制工作好的經驗和做法——
蚌山區青年街道積分制“時間銀行”,走出了一條“低齡存時間、高齡取服務”互助養老模式;龍子湖區建立“睦鄰友好商圈”,探索打造多元兌換場景;淮上區沫河口鎮被省委社會工作部列為全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觀察聯系點;固鎮縣劉集鎮九灣村積分制工作被《安徽新聞聯播》宣傳推介;蚌山區青年街道積分制工作被《安徽日報》宣傳推動……
截至目前,全市9個縣區、79個鄉鎮(街道)已實現在城鄉基層治理中運用積分制管理工作全覆蓋,589個村(社區)已開展積分制,占比達52.36%。
推廣運用積分制以來,全市各地陸續采用積分制推進基層治理,通過創新運用積分制方式,在激發群眾主體性、提升組織協同性、增加制度可持續性等方面探索出一系列經驗做法,讓積分制在基層善治中有力、有效、有恒。
即日起,本報推出《小積分“蚌”發大能量》系列報道,希望以點帶面,總結經驗,激勵先進,督促落后,鞏固提升積分制工作成效,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格局,進一步增進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滿意度。
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王立春 通訊員 孫少博 文/圖)村內道路平坦通暢,農家庭院干凈整潔,村民愜意地在家門口拉著家常,這是蚌埠高新區秦集鎮棗林村村景美人和的鄉村生活新圖景。
村民正用平時積攢的積分兌換獎品
新圖景的背后離不開棗林村創新開展的“點滴積分,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積分制。位于京臺高速以西,天河湖東岸的棗林村下設5個自然莊,9個村民小組500余戶2000余名村民。
為深化移風易俗,改善村民生活,推動鄉村振興,近些年,棗林村創新開展“點滴積分,革除陋習”移風易俗積分制,通過移風易俗積分制引導、鼓勵居民改變大操大辦、天價彩禮等陳規陋習,推動文明風尚良好家風、淳樸民風不斷提升。
“積分制推行以來,我都兌換了好多東西,洗衣液、衛生紙、洗潔精啥的,都是些生活用品?!弊苑e分制推行以來,村民成春梅積極參與,“門前衛生三包,村里組織的大小活動,只要喊我都去參與?!?/p>
成春梅家里一共八口人,都住在一起,平日里成春梅在家操持一家老小?!皠e看我們家人多,家風特別好,一家人就是個小集體,有商有量,互幫互助?!闭勂鹱约旱募彝?,成春梅不吝嗇夸贊之詞。
因為家庭關系和諧、團結鄰里、樂于助人,成春梅的家庭氛圍民主開明。積分制開展以來,成春梅家庭的積分一直位于前列,其優良家風成為村民們學習的榜樣。
去年,秦集鎮組織開展好媳婦好婆婆頒獎儀式,成春梅作為好婆婆代表上臺發言,“自從兒媳婦進門后,我就感覺自己多了個女兒,也時常教育兒子要體貼愛護愛人。我覺得一家人和和睦睦、鄰里關系和諧、平安健康生活就是最大的幸福?!?/p>
如何讓積分制扎實開展,落到實處、顯出成效?棗林村成立積分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制訂實施方案,細化任務措施,明確責任分工,形成齊抓共管推進機制。同時,制訂《秦集鎮棗林村移風易俗指導手冊》,以戶為單位建立積分臺賬,一日一記錄、一月一審核、一季一公示。按照獎懲辦法,村民積分高于平均分以上者,優先推薦最美黨員、最美家庭等。成春梅家庭便是代表。
據悉,棗林村現已分為5個大網格,9個小網格,并成立領導小組、積分制宣傳隊,建立積分制監督約束機制,開展鄉村治理積分制管理。截至目前,該村已簽約近300戶,累積開展志愿活動十余次,成為鄉村振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鄰里關系更加和諧友愛,紅白喜事大操大辦、婚嫁高價彩禮等陳規陋習得到有效遏制,文明鄉風逐漸走深走實,群眾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在棗林村,“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化新風”良好格局漸已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