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治理的成效,關鍵在于為民服務的“成色”。蚌埠市固鎮縣劉集鎮始終把群眾需求作為工作出發點,以“強能力、優服務、暢民意、重落實”為抓手,聚焦鎮村干部履職能力提升與群眾訴求高效響應,通過系統化舉措練強為民服務“基本功”,推動治理力量下沉、服務觸角延伸,讓基層治理更有溫度、更具效能,為鄉村振興筑牢治理根基。
“大講堂”強本領,夯實服務能力根基
以鄉村振興主戰場為切入點,常態化開設“鄉村振興大講堂”,精準對接鎮村干部履職需求。邀請高校專家、行業能手等開展政策解讀、技能培訓、案例教學,推動干部在學習中補短板、強本領。截至目前,劉集鎮“鄉村振興大講堂”舉辦9期,培訓鎮村干部及農業經營主體負責人等1500人次。
“串門子”解民憂,創新實踐服務模式
深化“幸福來串門”實踐活動,組織鎮村干部下沉一線上門走訪群眾,對共性問題分類交辦、集中攻堅,活動開展以來收集各類訴求4984個,已辦結3581個,辦結率達72%。依托綜治中心平臺、信訪平臺完善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讓群眾訴求有處說、困難有人幫、問題有人管,累計成功調解各類矛盾糾紛960件,調解成功率達97.06%。
“座談會”聽民意,拓寬訴求表達渠道
劉集鎮打通民意表達“最后一米”,以自然莊為單位規范召開座談會,按照“地域相近、人員熟悉”原則科學劃分范圍。通過“目的介紹—群眾發言—現場登記—分類標注”的標準化流程,引導群眾敞開心扉、暢所欲言,讓基層治理更貼民心、更合民意。截至目前,累計走訪50個自然莊,收集各類訴求260個。
“閉環式”抓落實,確保訴求落地見效
劉集鎮建立“分級交辦、協同推進”機制,針對收集的訴求,厘清責任單位,限期交辦銷號;涉及上級政策的,及時匯報并跟蹤反饋。建立“訴求辦理臺賬”,定期跟蹤進度,對超期未辦的責任單位實時提醒,形成“交辦—督辦—銷號”的閉環管理模式,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固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