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創新的實踐中,蚌埠市蚌山區青年街道同樂園社區堅持以黨建為引領,精心打造“紅石榴 一家親”特色品牌,依托“六心工程”中的“細心”服務,探索出“民族風俗+現代法治”雙軌融合的治理路徑。品牌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有機融合法治精神與民族情感,構建了一套有效化解基層矛盾的治理機制,實現多民族一家親與法治建設在基層土壤中同頻共振。
細心筑基:雙軌治理融匯法治民情
社區創新推行“民族風俗+現代法治”雙軌治理模式,以細致服務織密基層治理網絡。借助“六心工程”中的“平安”石榴項目,社區整合“三官一律”(法官、檢察官、警官及律師)專業力量,組建法治服務隊深入網格。在一起醫患糾紛調解中,法官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厘清權責,警官通過類似案例釋法明理,律師團隊提供法律援助,多方協同成功化解矛盾;面對鄰里噪音糾紛,檢察官從公序良俗角度耐心勸導,警官推動制定“樓棟文明公約”,讓法治融入日常、貼近生活。這種剛柔并濟的治理方式,使社區矛盾糾紛化解率達到98%,相關經驗被納入全區法治社區建設典型案例。
同心共治:情理法交融促和諧
社區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資源,創新建立“阿訇說理+法官釋法”機制,構建“情、理、法”三維調解體系。依托太平街清真寺陣地,社區邀請阿訇以《古蘭經》教誨倡導和諧,法官同步解讀《民法典》相關條款,實現宗教倫理與現代法治的有效對接。在同二區一起回漢商戶間的生意糾紛中,阿訇以“施濟扶貧”教義引導互諒互讓,法官明確合同權利義務,最終推動雙方簽訂和解協議。這一“雙語調解、雙軌并行”模式,既捍衛了法律尊嚴,也尊重了民族情感,使調解過程成為法治宣傳和民族團結的生動實踐。
暖心惠民:多元參與繪就治理新篇
社區以“茶話議事”為載體,打造多民族共商共治的溫馨平臺。在“石榴籽調解室”里,各族居民圍坐暢談,律師團隊現場提供“法律茶點”。一起回漢居民因空調外機安裝引發的鄰里爭執,在阿訇“遠親不如近鄰”的溫情勸導和法官“相鄰權”條款解讀下,以“各退一步”達成和解。如今,社區年均開展“茶話議事”18場,解決民生問題20余件,各民族群眾在一杯茶中消融隔閡、在一條凳上共謀發展,繪就了“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溫暖畫卷。
同樂園社區的實踐證明,將現代法治融入多民族親情、以傳統智慧賦能基層治理,就能找到化解矛盾的“金鑰匙”。未來,社區將持續深化“紅石榴 一家親”品牌建設,讓法治陽光溫暖各族群眾,讓團結之花在基層治理中常開長盛。(周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