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下午3時許,蚌埠市蚌山區天橋街道古玩小區1棟5單元的樓道里,陽光穿過斑駁的窗框落在地面。突然,“嘩啦”一聲脆響劃破寧靜,3樓走廊的玻璃應聲碎裂,無數碎片瞬間傾瀉而下,在人行道上迸裂成尖銳的碎渣。這聲脆響不僅敲響了安全警鐘,更成為檢驗社區服務能力的試金石。從攤販的緊急呼喊,到網格員、物業、環衛的快速聯動,這場“玻璃危機”的化解,揭開了基層治理中黨建引領、網格響應、多方協同的“元氣密碼”。
筑牢民心安全網,黨委是定盤星
玻璃破裂的瞬間,商城門口擺攤的杜女士臉色煞白。她一邊揮手示意行人避讓,一邊朝對面面館大喊:“小龍!樓上玻璃炸了,我在這兒守著,你趕緊去喊網格員!”面館老板聞聲,抄起圍裙擦了擦手,轉身就往社區跑。居民們這一連串的“條件反射”,背后是社區黨組織用數年時間精心織就的“安全網”。
古玩小區所屬的喻義巷社區黨委,始終把“黨建+安全”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抓手,依托“三六六”巡訪機制推動各項工作有序開展,秉持服務理念,積極解決群眾難題。社區每周都會組織人大代表、物業人員、居民代表召開“居民議事會”。社區黨委書記王艷常強調:“安全是‘1’,沒有安全,其他一切都是‘0’。網格員就是‘安全哨兵’,黨建不是簡單掛牌子,而是要讓黨委成為居民的‘主心骨’。”如今,居民遇到問題首先想到找黨組織幫忙,這充分體現了大家對黨組織的信任。
紅馬甲連起魚水情,腳步量出安全感
玻璃碎片散落僅3分鐘,網格員就迅速趕到現場。她先細致巡查現場,確認無行人受傷后,立即聯系物業經理,快速設立警戒線、劃定安全區域。同時,她在網格工作群發布緊急安全提示,協調物業工程部門工作人員攜帶專業工具,徹底清理殘留的玻璃碎片;還要求對樓棟其他樓層的玻璃進行全面檢查,確保居民安全無虞;并聯系環衛部門清掃路面玻璃碎渣。網格員始終在現場維持秩序、安撫居民情緒。這一系列迅速有序的措施,充分展現了網格化管理的精準與高效。
這樣的默契,源于網格員日常扎實的基層工作。社區將轄區內的8個小區和15棟單體樓細分為14個網格,每個網格都配備專職網格員,構建起“網格+物業+志愿者”的聯動機制。為確保工作高效開展,網格員必須深入群眾。社區要求網格員每周至少兩次深入小區巡查、入戶走訪,與居民交流。他們不僅是信息收集員,更是問題處理的第一責任人。只有平時勤于走訪,關鍵時刻才能迅速有效響應。
共繪共治同心圓,從“你我”到“咱們”
下午4時10分,這場險情圓滿解決。物業工程部細致檢查后,確認所有玻璃都處于安全狀態;環衛工人也清除了最后一處玻璃碎渣。這場如同“接力賽”的應急處置能順利高效完成,得益于社區構建的“多方聯動”機制。物業負責日常維護,社區統籌協調,同時建立問題臺賬,通過“發現—處置—反饋—改進”的閉環管理,動態優化流程。一位居民感慨道:“以往遇到問題,物業讓找社區,社區又讓找物業,如今大家協同合作,工作效率明顯提高了?!?/p>
一塊破碎的玻璃,折射出基層治理的“元氣密碼”:黨建引領是靈魂,給居民信任與依靠;網格響應是骨架,讓服務精準且溫情;多方聯動是血脈,讓共治共享成風尚。在這次事件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危機化解的高效,更感受到一個充滿溫度、力量與韌性的社區共同體的蓬勃生機。(代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