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灑在奮勇小區2號樓3單元門前,伴隨著輕微的敲擊聲,一扇向外違規擴移的入戶門被戶主自行拆除,緩緩移回了原始規劃位置。這一刻,標志著這起因“門外移”引發的長達半年的鄰里糾紛和反復投訴,在蚌埠市蚌山區青年街道的不懈努力下,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一場持續半年的“拉鋸戰”
時間回溯到2025年初,青年街道接到一起關于奮勇小區2號樓3單元某戶居民擅自將入戶門外移、侵占公共通道的投訴。這不僅影響了樓道通行安全和消防疏散,更引發了鄰里間的嚴重矛盾。面對這一“頑疾”,街道高度重視,將其列為重點攻堅事項。
多措并舉,“剛柔并濟”破難題
青年街道工作人員深知,此類涉及私人空間的違建問題,處理不當極易激化矛盾。他們借鑒先進經驗,堅持“法理情”融合,開啟了一場耐心細致的“持久戰”:
“面對面”溝通,傾聽訴求:街道綜合執法隊、社區網格員、物業人員組成工作專班,多次上門調解,耐心聽取涉事戶主訴求,了解其外移原因,同時清晰闡明法規要求、消防安全隱患及鄰里和諧的重要性。
“點對點”普法,明晰責任:工作人員反復進行法規政策宣講,明確告知其行為違反了《物業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并依法下達了《責令整改通知書》,明確整改要求和時限。
“心貼心”疏導,化解怨氣:針對投訴方和被投訴方積累的情緒,街道積極搭建溝通平臺,通過電話調解、單獨接待等方式,疏導雙方怨氣,努力尋找共識點。工作人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強調鄰里守望相助的傳統美德。
“實打實”跟進,展現決心:面對戶主初期的抵觸和觀望,街道并未松懈。工作人員堅持定期回訪,動態掌握情況,持續施加合理壓力,傳遞街道依法依規堅決處理、維護公共利益的決心。
“小門歸位”,民心舒暢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經過前后7次上門溝通、10余次電話協調、2次正式書面通知、多次接待投訴雙方的艱苦努力,涉事戶主最終從最初的抵觸、拖延,轉變為理解、配合。經過約半年的“拉鋸戰”,戶主主動動手,將外移的入戶門恢復原位。
投訴的鄰居在回訪中表示:“我們一直沒走法律程序,就是不想鄰里關系鬧得太僵。現在問題解決了,樓道恢復了原樣,心里也敞亮了!感謝街道和社區同志們一趟趟上門溝通、堅持做工作,幫我們解決了這個大難題!”
一扇“小門”的歸位,丈量的是公共空間的尺度,彰顯的是基層治理的溫度,守護的是鄰里和諧的氛圍。青年街道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和“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溫度,將這件困擾居民一年半的煩心事辦成了暖民心的實在事,為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諧社區增添了生動注腳。(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