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蚌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張玉副教授一行7位教師團隊走進懷遠縣常墳鎮徐梅村,將思政課堂搬到鄉村振興一線,為基層干部群眾送去生動的理論宣講。
理論宣講接地氣,政策解讀潤民心。在徐梅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張玉以“鄉村振興與基層治理現代化”為主題,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讀黨的二十大精神,并圍繞產業發展、鄉風文明等話題與村“兩委”深入交流。調研組還走進田間地頭,面對面解答土地政策、產業扶持等群眾關切問題,讓黨的創新理論真正“飛入尋常百姓家”。
實地調研出實招,發展建議助振興。在考察徐梅村淡水養魚場時,調研組結合當地實際,提出“黨建+產業+文化”三位一體的發展建議。張老師表示:“高校思政教師既要講好課堂上的‘大道理’,更要講透鄉村振興的‘實道理’,真正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贝逯Р控撠熑死钛┣鄹锌骸皩<业闹v解既有理論高度,又貼近農村實際,為我們下一步發展提供了新思路?!?/p>
校地共建促長效,智力支持添動能。下一步,徐梅村將與蚌埠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推動理論宣講常態化,讓黨的政策在基層落地生根。這場別開生面的思政實踐課,既創新了高校思政教育形式,也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持,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奔赴。(杜慶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