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全面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效能,天橋街道在網格化管理基礎上,解鎖基層治理精細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管理新模式,積極探索推行“微網格+積分制”管理制度,讓小積分凝聚黨群干事大合力,推動形成“黨建帶動、網格聯動、積分促動、群眾主動”的基層治理新格局。
“積分+自治”,筑起干群“連心橋”。依托“社區黨委—小區黨支部—黨員聯系戶”三級網格服務架構,建立“居民點單—組織派單—小區接單—網格評單—積分兌換”管理體系,通過積分激勵引導居民主動參與社區建設,在環境整治、矛盾糾紛調解、隱患排查、宣傳教育、志愿服務活動等方面的突出做法進行正向加分,“微積分”與實物獎勵、黨員評星定級掛鉤,通過“微積分”在社區建設中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爭著干的積極向上氛圍。
“積分+激勵”,延伸居民“幸福值”。積極開展微積分行動,設立“積分超市”,建立“以行動換積分,用積分兌物品”的激勵機制,結合基層社會治理、新時代文明實踐、網格化管理服務等工作設置積分細則,完善積分評定標準,細化“積分超市”兌換規則,豐富獎品種類。聚焦居民身邊的急難愁盼,由“任務命令”轉為“激勵引導”,以服務換積分、積分換物品、積分換服務的方式實現了“雙向循環”,不斷提升居民“主人翁”意識,形成“參與治理—獲取積分—兌換獎勵—激發熱情-解決問題”的正向循環,有效激活了基層治理“神經末梢”。
“積分+管理”,增強治理“新動能”。推行“網格化+積分制”善治管理模式,將積分與社區管理充分結合,每月由網格員統計分數并進行公示,每季度組織開展一次積分兌換活動。同時,做好宣傳推廣,由網格員入戶詳細講解積分制內容,注重發揮無職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廣泛發動群眾參與積分制管理,用“紅黑榜”公示雙向競力,讓社區治理從“社區的事”變成了“居民身邊的事”,逐步引導群眾對社區治理“被動管理”轉為“參與管理”,有效實現身邊人解決身邊事,以行動換積分、以積分轉習慣、以習慣樹新風,真正實現社區居民共治共管的新局面。
通訊員 馬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