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文明網訊(融媒體記者 謝勛章)懷遠縣葛圩村芡河邊上,有一座龍王廟,相傳建于明朝。隨著龍年的到來,這座歷經風雨的小廟,煥發出新的光彩。
近日,記者在懷遠縣文旅局副局長潘濤的帶領下來到這里。汽車在村村通的盡頭停下,還有兩公里田埂路,雨中泥濘,只能徒步前往。雖是踩泥蹚水,但是在一步步的行走中多了一分對歷史文化的虔誠。邁過一條溝渠,再穿過一片樹林,在河邊的一處高地上,遙見龍王廟的真身。
廟口旗幡招展,廟門兩個大樹掩映,廟前可見兩塊記功石碑。其實,龍王廟并不大,僅有一座金屬廟宇和一處看護人員庇護所而已。廟內供奉著龍王等神祇。龍王面河而坐,周邊常有人來進香,寄托著人們對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美好愿望。
據看護人員介紹,龍王廟曾多次重修,見證了歷史的變遷。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龍王廟也曾一度沉寂。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越加重視,龍王廟重新煥發出勃勃生機。
據介紹,每年農歷2月2龍抬頭這一天,這里將變成歡樂的海洋。十里八鄉的居民會聚此處,吃大席、逛集市。龍王廟儼然一道亮麗風景線,也吸引了眾多游客前來參觀。小小龍王廟為市民提供了一個感受歷史文化、祈求美好生活的場所。
“大水不淹龍王廟?!迸藵龘嶂鴱R前大樹贊嘆。村民說,芡河歷史上多次發生洪水,周邊的樹木多數被毀。然而,龍王廟邊的兩棵大樹始終挺拔,仿若兩個護衛。不過,龍王廟的神奇之處遠遠不止于此。
據考證,龍王廟下有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主要出土文物為玉器。該遺址上世紀90年代曾遭盜掘,地表盜坑密布,大量玉器等文物流失。有關部門追繳回一批玉器,其中包括國家一二級文物數件?,F在,蚌埠市博物館、懷遠縣博物館都存有龍王廟出土的玉器。
2006年,中國社科院考古專家王吉懷曾率隊在龍王廟遺址勘探考察。據介紹,龍王廟遺址位于芡河的環抱之中,龍山文化陶片隨處可見。考察人員勘探發現了數枚玉管。龍王廟玉器偏于良渚文化類型,刻工細膩,材質較豐富。
潘濤說,上古時期,這里或為部落氏族核心祭祀區,抑或是一個重要玉器加工之地,并通過芡河等河流與現在的長三角地區開展商貿往來。蚌埠地區擅長玉器加工的傳統一直延續到今天。
目前,該遺址已被嚴格保護起來,嚴禁任何盜掘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