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主打“烘焙+療愈”的堿水面包,在線上線下風頭正勁。然而,被貼上“療愈美食”標簽的堿水面包,卻不一定都是“配料簡單無負擔”。
面包成了“情緒解藥”
堿水面包做起來很簡單:把含水量很低的面團(面包胚子)用堿水浸泡再放入烤箱,烘烤后面包表面的堿水會轉變為“中性鹽”,在“美拉德反應”(一種讓食物產生香味和金黃色澤的非酶棕色化反應)加持下,就會形成咸香有嚼勁的堿水面包。
除了扎實偏硬的口感帶給舌尖與味蕾的新奇體驗外,堿水面包最被人稱道的還是它原料的“簡單干凈”。原味堿水面包的主要成分是面粉、干酵母、水和鹽,無糖無油或少糖少油,熱量低且飽腹感強,很多博主們都分享說“對控制體重很有幫助”。
除此之外,堿水面包還被不少年輕人當成了具備“治愈功能”的“情緒解藥”。
“用純粹風味治愈你的胃,用越嚼越香的口感拯救不開心。”記者檢索發現,在小紅書98萬+篇“療愈+烘焙”筆記中,類似這樣的堿水包面分享筆記多達58萬+。
5月12日,記者在小紅書看到一則時長38秒的短視頻自今年3月中旬發布后,已經收獲1.8萬個點贊,而內容只是烘烤面包前用刀從面包胚子上劃(割)裂口(便于烘烤)。記者瀏覽視頻下的留言發現,“治愈”與“解壓”是留言高頻詞,不少網友表示這則視頻“劃起來很解壓”,而多巴胺色系的面包吃起來一定“好治愈”。
“養胃”“調節身體酸堿度”都不靠譜
在網絡上,不少博主推薦堿水面包能“調節人體酸堿度”且“落胃很舒服”,簡直是“減脂期的神仙主食”。
1.堿水面包真能養胃么?
國家健康科普專家、中國營養學會注冊營養師、山西醫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程景民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網傳所謂堿水面包“養胃原理”是堿可以中和胃酸,但大多數堿水面包堿含量完全不夠用來中和過多胃酸。同時,堿水面包比較硬,難以消化,一些腸胃功能不好的人食用后很可能引發胃痙攣等不適。
2.堿水面包能“調節身體酸堿度”么?
堿水面包能“調節身體酸堿度”的說法也早已被科學證偽。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阮光鋒表示,人體有一個非常精密而強大的酸堿平衡系統,而靠堿水面包調節人體“酸堿平衡”,顯然有點兒“無厘頭”。
記者檢索發現,大多數消費者青睞的堿水面包其實都不是“原味版”,而是口感改良后的“升級套裝”。不僅面包胚子追求多彩明亮,內餡更是花樣繁多,諸如奶油芝士、火腿雞蛋、肉松芋泥、巧克力咖啡等不一而足。而正是因為“怎么搭都好吃”,所以才成了不少年輕人的解饞小零食。
網售堿水面包餡料花樣多(某購物平臺截圖)
口味改良的堿水面包配料表并不簡單(某購物平臺截圖)
程景民分析認為,大多數口味討喜的堿水面包,餡料本身不僅熱量高,油和糖的含量也不少。而給這樣的面包貼上“健康低脂無負擔”的標簽,顯然不靠譜。
盲目迷信不可取
在程景民看來,大多數時候,堿水面包并不絕對出眾。程景民分析說,從營養均衡角度來看,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含量相對較高的全麥面包就優于堿水面包;而從減脂控糖角度來說,低脂堿水面包、無糖全麥面包和雜糧饅頭都是不錯的選擇。
值得警惕的是,某些堿水面包的情緒“撫慰”或“療愈”元素,極有可能來自這些面包在餡料“甜度”上所做的“加法”。研究表明,糖的攝入能促使人體內大量分泌讓人心情變好的多巴胺物質,幫助大腦抵抗壞情緒。所以,那些越吃越想吃、越吃越上癮的堿水面包,不能完全排除有“糖”在暗中“鼓勁兒”。
堿水面包口感偏咸,所以有人擔心它的鈉含量是否超標。程景民分析說,多數正規食品廠家或烘焙店制作的堿水面包,每100克面包鈉含量大約在200~300毫克之間,世衛組織推薦成人鈉攝入量每天不得大于2克,這樣看堿水面包的鈉含量不算很高,甚至比有些全麥面包還低。但是,如果本身有高血壓等問題,就要注意食用量。( 李建)